基本介紹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日”。世界衛生組織呼籲世人更多關注早產問題,加強相關研究,採取有效行動,減少早產導致的健康問題和死亡。
據估計,每年有1500萬出生的嬰兒是未能完成37周妊娠的早產嬰兒,其中有100萬例嬰兒死於早產併發症。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並且是繼肺炎之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研究顯示,許多早產兒即使有幸生存下來,也將面臨終生殘疾,包括學習障礙和視力、聽力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雖然60%以上的早產發生在非洲和南亞,但早產卻是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問題,早產數目最高的國家包括巴西、印度、中國、奈及利亞和美國。在早產率超過15%的11個國家中,除兩國之外其他國家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許多簡單易行的辦法可以有效應對早產問題。即使沒有新生兒重症監護,一些具有成本效益的護理就能夠挽救四分之三以上的早產兒,這些護理包括產前注射類固醇,以加強嬰兒的肺功能;母親抱住嬰兒進行直接的皮膚接觸並進行頻繁的母乳餵養“袋鼠式護理法”;嬰兒復甦措施;使用抗生素防止和治療新生兒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早產的常見原因包括多胎妊娠、感染和諸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遺傳因素也會產生影響。據統計,印度是早產數量最高的國家,為351萬;中國為117萬;美國為51萬。早產比例最高的國家是馬拉威,100個活產兒中早產兒的比例為18人。
意義影響
每年有1500萬例早產嬰兒。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大約有100萬例嬰兒死於早產併發症。許多存活下來的兒童也面臨終生殘疾。通過現有的、具有成本效益的護理就能夠挽救四分之三的早產兒死亡。設立世界早產日,旨在對早產造成的全球挑戰加以重視。
相關熱點
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備受關注的不僅是二胎經濟和人口紅利,母嬰健康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作為關愛母嬰健康計畫的一部分,11月17日“世界早產日“前夕,國家衛計委正式啟動了第二期“早產(兒)干預研究項目”,希望通過“袋鼠式護理法”的推廣,以及社會協助力量的後續公益接力,讓社會各界關注早產兒現象和早產兒家庭,控制早產兒的發生率,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在實現人口增長的同時從根源上提升人口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