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園簡介
耦園原名涉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倉街小新橋巷,為清順治年間保寧知府陸錦所築,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之意,黃石假山是耦園的特色。耦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園因在住宅東西兩側各有一園,故名耦園。南北駁岸碼頭是耦園特色之一,盡顯姑蘇“人家盡枕河”的特色。
歷史變遷
清初雍正年間保寧知府陸錦致仕歸里後始構“涉園”於此,又名“小鬱林”(今東花園)。園不甚廣,有觀魚檻、吾愛亭、藤花舫、浮紅漾碧、宛虹槓諸勝。後一度由書法家郭鳳梁賃居。繼為崇明祝氏別墅。鹹豐年間毀於兵燹。
同治十三年(1874年),按察使湖州沈秉成因病寓蘇,購得涉園廢址,聘畫家顧沄在舊園基礎上設計,重修擴建為一宅兩園的現存格局,光緒二年(1876年)落成。建成後的園子,沈秉成將其易名為“耦園”,寓夫婦偕隱雙棲、嘯吟終老之意。光緒十年,沈秉成奉詔復出任官他省,全家隨往。光緒二十一年,沈秉成至蘇州治病,醫治無效,卒於耦園。此後園內日漸破落,散為民居。1928年,教育家趙善昌曾卜居於此,同住的還有省二女師任教的陳士弘、沈子期、章寅谷、章慰農以及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院長汪啟愚等。1932年,東花園曾租於楊蔭榆創辦二樂女子學社。楊被殺害後,東花園一度空關,園子日趨荒蕪。1939年,當代國學大師錢穆曾與眷屬迎母住入東花園,其長侄錢偉長曾同住此園。1941年,常州實業家劉國均購下廢棄的耦園,重加修葺。當時園子已完全破敗,中部已成民居。1950年,一場大火又將中部大廳毀於一旦。1956年歸振亞絲織廠管理,經過車間、倉庫、宿舍、託兒所一系列的命運變遷後,1960年,經市政府批准,劃歸蘇州市園林管理處管理,並撥款6萬元人民幣責成整修,1965年4月東花園終於得以修復,於5月1日對遊人開放。在耦園整修期間,園林修建隊於1963年遷入西花園辦公,一直延續到1981年元旦與古典園林建築公司合併才搬出,西花園改為園林技工學校,同年5月起,耦園歸屬園林技校管理,作為技校實驗基地。1982年7月,耦園又單獨劃開。1985年技校因於虎丘一號橋新校舍建成後搬出。東花園開放一年多後(1967年),時值“文化大革命”,耦園和其他蘇州古典園林全被封閉,1968年耦園被更名為“城東花園”,並延續關閉了十餘年。1980年,市政府撥款10萬元,經再度大修後開放(東花園)。1989年局部整修西花園。1990年設立“耦園沈氏文物陳列室”。1990年4月耦園與東園、動物園合併成立蘇州市東園管理處,耦園隸屬東園管理。1993年市政府撥款680萬元全面整修中部住宅和西花園,遷出全部住戶,1994年竣工後與東花園一併開放。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耦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1年6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耦園
文人詩句清初由仕人陸錦歸還故里建造,名“涉園”,取自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園日涉以成趣”。同治年間安徽巡撫沈秉成抱病下野,攜妻歸隱,請了畫家顧紜在涉園的基礎上拓展開闢,形成今日的耦園。
布局特點
耦園東西長108米,南北寬78米,近乎長方形,占地約12畝(791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496平方米。住宅居中,東西花園分列兩邊,北端背河而起一排樓房,借“走馬樓”貫穿,取唐人“東園載酒西園醉”詩意。這樣一宅兩園的布局,在蘇州眾多古典園林中獨具特色。南北駁岸碼頭是耦園特色之一,其它園林中罕有,這樣的碼頭,盡顯姑蘇“人家盡枕河”的特色。“耦園住佳耦,城曲築詩城”,取名“耦”,通“偶”,即指佳偶連理,又道出園宅的特徵,布局上中軸線上為明顯的仕宦第宅,東西花園相互對應。東花園以中心的黃石假山為主要景點,是涉園的遺存,也是蘇州古典園林里著名的黃石假山;西花園則以湖石構景,舒展綿延。同時,在個體建築上也有或東西、或南北、或上下、或明暗、或高低等兩兩呼應。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耦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1年6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耦園門票
成人票 原價20元 同程價16元
1.開放時間:8:00—17:00
2.取票地點:倉街入口處
3.特殊人群:A.免費政策:1.2米以下兒童免票;70歲以上老人憑證免票;離休幹部憑證免票,並可攜帶1名陪同人員免票入園;現役軍官證免票。
B.優惠政策:1.2米-1.5米的兒童半價;60歲-70歲老人憑證半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