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六百餘年的動盪,六十餘年的搖擺。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驚人地相似。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
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寫法,不一樣的情懷。
中國經濟學歷史學派開創之作。
探尋世界和中國經濟實相的鑰匙。
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昨天的異端也許會是明天的教條。科學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葬禮而前進的。從不斷轉動加長鏡頭的歷史萬花筒里,人們看到了絢麗多彩的思想奇蹟。
內容簡介
在六百餘年之前,全世界都是窮國,各國閉關封鎖,彼此孤立,處於隔絕狀態。從15世紀地理大發現開始,新航路的開闢及早期殖民活動的出現,拉開了世界聯繫溝通的序幕,人類歷史逐漸步入近代史,一些國家從此走上經濟成長之路,邁向繁榮富強。
在六十餘年之前,新中國剛剛成立,當時壓力重重,民生凋敝,強國封鎖,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建設,尤其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走上了快速增長之路。如今,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二大重要國家。
在六百餘年的世界近現代史上,為什麼有的國家會持續走向繁榮富強?如英國、美國;有的國家卻在強大之後又迅速衰落?如葡萄牙、西班牙以及蘇聯;而有的國家如今還是一片貧瘠?如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國家。
在新中國六十多年的歷史上,經濟建設經歷了哪些波折和探索?為何在1978年改革開放前後有如此大的差別?當下中國經濟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出路在哪裡?
本書立足於世界六百餘年和新中國六十餘年來的“經濟問題與主義”,敘論各大經濟理論在當時世界主要國家以及新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實踐與套用情況。
書中運用“歷史主義”方法論,以一種“動態的、有機的、系統的、個性化的”研究方法,“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試圖客觀再現歷史,從世界大國經濟史的興衰成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以期對中國有所借鑑啟示。
本書通過透視世界與中國經濟的來龍去脈,探尋世界經濟發展機理,探索中國經濟發展規律,以求找到一把解釋世界和中國經濟實相的鑰匙,為經濟理論研究和政策實踐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方法。書中提出創建中國經濟學“歷史學派”、建立中國“社會市場經濟”等內容,具有一定的創新價值。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能清晰地映照過去的軌跡,亦可照亮未來的行程。而只有把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結合起來,才有更深刻的價值和意義,才能從過去的迷失中吸取教訓,避免未來悲劇的重演。
本書以史為經,以國為緯,縱橫交錯,經緯相連,把歷史與當下、中國與世界結合起來綜論經濟史,是經濟理論研究者和經濟政策制定者及執行者系統了解經濟理論與實踐的案頭參考書,同時也是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通俗經濟學著作。
作者簡介
馬遠之,經濟學者,評論員,主要研究領域:經濟史、產業經濟學、市場價格學,首倡建立中國經濟學“歷史學派”,開創中國“社會市場經濟學”和“家庭經濟學”研究先河。西安交通大學產業與貿易經濟系畢業,從事過記者、編導、經濟師等工作,調研、撰寫過多篇內參及內部分析報告,著有《被遺忘的較量——辛亥沉思錄》《中國的光榮與夢想——21世紀前十年中國鏡像》《未來會好嗎?——決定我們發展變革的“理”與“力”》《世界六百年與中國六十年:從重商主義到新結構主義(經濟問題與主義Ⅰ)》《過去三百年的世界與未來三十年的中國: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與鏡鑒(經濟問題與主義Ⅱ)》等作品。
學者評論
茅于軾
我對本書的題目與所涉及的內容懷有極大的興趣,也有長期的思考。這本著作詳盡地討論了六百餘年來全球經濟的大事情和相應的經濟學發展情況,書中“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試圖客觀再現歷史,從世界主要國家經濟史的興衰成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以期對中國有所借鑑啟示。(茅于軾:天則經濟研究所榮譽理事長,人文經濟學會理事長)
魏傑
本書通過透視世界與中國經濟的來龍去脈,探尋世界與中國經濟發展的機理。作者力圖通過對經濟學思想及其在世界和中國的運用情況進行梳理分析,找到一把解釋世界和中國經濟現象的鑰匙,為解讀經濟史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方法。(魏傑: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曉波
這是一部用心的經濟史著作。作者用“歷史主義”方法把我們帶入到時間跨度長達六百餘年的經濟思想演進史中,並在此背景下來反思中國過去六十多年間走過的發展之路,其視野之宏大,讓人震驚。(吳曉波:著名財經作家,“藍獅子”圖書出版人)
仲大軍
本書在介紹世界六百多年來各種經濟學主義的同時,試圖解釋“中國奇蹟”“中國主義”,總結中國人的智慧和技巧。中國人聰明在什麼地方,缺陷在什麼地方,還有哪些不足,這些都是中國今天應該認真總結思考的。在這個意義上,此書的出版正適逢其時,合乎其要。(仲大軍:知名經濟觀察家,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
賀雄飛
本書通過梳理縱論世界近代以來的各大主要經濟學思想理論,在考察各個大國以及新中國經濟史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教訓,特別是對每一種經濟學思想在當時世界主要國家和新中國的實踐套用情況作了較為詳細的分析論述,可為構建中國經濟學和創新中國發展模式提供一種參考。(賀雄飛:著名出版家,中國猶太經濟與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教授)
郭宇寬
這本集理論與套用相結合的著作,不唯書,不唯上,不虛美,不隱惡,客觀務實,對中國持續、深入地開展經濟社會改革,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啟發性,值得一讀。(郭宇寬:資深傳媒人,開放力商業思想論壇總幹事)
書摘插畫
20世紀初,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胡適先生提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治學方法,——“細心搜求事實,大膽提出假設,再細心求實證”。即在治學的過程中要尊重事實、證據,同時要打破陳規,大膽創新,進而嚴謹論證,以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書在著述過程中本著公心、良知和理性,尊重歷史、現實和常識,以務實的態度和求新的精神,“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欲求解決“問題”的“主義”,故在此引用胡適先生的話語和手跡作為題記,自求勉勵。
目錄
茅于軾推薦序言
人口、技術與市場制度
魏傑推薦序言
我們這個時代的經濟“問題與主義”
作者自序
思想的雄心和力量
引論 構建中國經濟學芻議
一、經濟學思想演化簡論
二、從“蘇聯範式”到“美國範式”
三、對中國經濟解釋的乏力
四、構建中國經濟學
五、借鑑、繼承與創新
上 篇
第一章 重商主義
第一節 富國強兵的經濟哲學
貿易引發的戰爭
重商主義的邏輯起點
富國強兵的經濟哲學
第二節 英國:從“重金主義”到“重工主義”
都鐸王朝時期的重商主義
斯圖亞特王朝時期的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在英國的衰落
從“重金主義”到“重工主義”
第三節 重新認識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緣何聲名不佳
歷久彌新的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有許多條生命”
第四節 中國式重商主義
中國模式與重商主義
中國重商主義的困境與隱憂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重商主義
第二章 重農主義
第一節 重農主義的由來及其邏輯
從醫生到經濟學家
農業的基礎地位及其邏輯
政治經濟學的鼻祖
第二節 法國: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
重商抑農的代價
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
第三節 中國的“重農抑商”與法國的重農主義
重農抑商為何適得其反
重農抑商緣何不及重農主義
第四節 中國“三農”問題與新重農主義
“三農”問題困局
中國的新重農主義
第三章 古典自由主義
第一節 “看不見的手”與“守夜人”
亞當斯密打敗了拿破崙
“看不見的手”
“守夜人”角色
第二節 第二英帝國:貿易建造的帝國
第二英帝國崛起的秘密
貿易建造的帝國
第三節 中國:艱難的市場經濟之路
來之不易的市場經濟
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
規制政府權力
第四章 歷史主義
第一節 歷史主義的起源及真諦
孤獨的奔走者
國家主義與世界主義及浪漫主義
歷史主義的真諦
第二節 無所不包的國家經濟學
歷史學派的先驅:李斯特的國家經濟學
舊歷史學派時期:羅雪爾的國民經濟學
新歷史學派時期:施穆勒的社會改良主義
第三節 歷史學派的是與非
軟硬兼施的強國策略
現代經濟學的思想源泉
難以成為更加科學的理論
第四節 歷史學派VS奧地利學派
跨越世紀的論戰
唯名論VS實在論
普魯士VS奧地利
歷史學派的讓步
第五節 歷史學派的終結與啟示
價值判斷之爭
後進國家的經濟哲學
第六節 中國經濟的“歷史”詮釋與學派構建
歷史學派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
歷史學派對中國經濟的解釋與說明
創建中國經濟學歷史學派
中國歷史學派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五章 計畫主義
第一節 “有計畫”地發展經濟
“計畫”的願望
指令性經濟
“計畫”的弱點
“計畫”的終結
第二節 蘇聯:成也“計畫” 敗也“計畫”
高度集中的模式
成也“計畫” 敗也“計畫”
被遲滯和誤導的改革
第三節 中國為什麼要選擇和放棄計畫經濟?
合乎歷史邏輯的選擇
波折式“計畫之路”
折騰年代
第六章 凱恩斯主義
第一節 經濟政策的“相機抉擇”原理
凱恩斯的擔憂和勸告
國家干預主義寶典
“相機抉擇”原理
短期內繁榮之道
非常態經濟政策
第二節 美國:經濟與軍事相結合的凱恩斯主義
從經濟凱恩斯主義到軍事凱恩斯主義
羅斯福新政與凱恩斯主義
“二戰”後美國凱恩斯主義的演變
杜魯門和艾森豪政府時期的凱恩斯主義
甘迺迪和詹森政府時期的凱恩斯主義
尼克森、福特、卡特政府時期的凱恩斯主義
里根政府時期的新自由主義和軍事凱恩斯主義
畸形的刺激方式
第三節 中國模式與凱恩斯主義
“巴山輪會議”帶來凱恩斯主義
中國模式與凱恩斯主義
中國凱恩斯主義的困境
中國還需要凱恩斯主義
下 篇
第七章 供給主義
第一節 長期繁榮之道
餐桌上的曲線
供給創造需求
一套基於個人和企業刺激的分析結構
溫和地解決經濟問題
第二節 美國:里根經濟學革命
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時期
里根經濟學原理
里根經濟學的成效
里根經濟學的負面後果
經濟學革命與美國的拯救者
第三節 中國的“供給經濟學”
凱恩斯主義與貨幣主義的交替誤導
中國稅負到底重不重
中國式供給主義減稅計畫
中國的長期繁榮之道
第八章 貨幣主義
第一節 貨幣主義原理
唯有貨幣最重要
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
單一貨幣規則
貨幣主義的困惑
貨幣主義與次貸危機
第二節 日本:貨幣戰爭的教訓
20世紀50、60年代:穩定日元匯率
20世紀70年代:實施日元國際化
20世紀80年代:經濟步入泡沫時代
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
21世紀前十年: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
第三節 中國貨幣主義改革實踐
20世紀80年代:以反通貨膨脹為主
20世紀90年代:實行鬆緊相間趨穩的貨幣政策
21世紀前十年:實行穩健趨緊的貨幣政策
中國該如何運用貨幣主義
第九章 制度主義
第一節 制度經濟學原理
從“舊制度”到“新制度”
繼承與完善
新制度經濟學原理
私人經濟的有效性
第二節 德國:有人性的市場經濟
“社會市場經濟”的建立
中間道路
“社會市場經濟”的演變
有人性的市場經濟
“社會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三節 中國:超越單一公有制或純粹私有制
科斯的忠告
一種時尚的理論
中國的制度主義改革實踐
從“單一公有制”到“混合所有制”
超越單一公有制或純粹私有制
制度改革的紅利
第十章 結構主義
第一節 適合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理論
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理論需求
結構主義的“四唯”理論
結構主義的奇蹟
結構主義的困境
結構主義的衰落
第二節 日本:從“重厚長大”到“輕薄短小”
產業結構演進簡史
20世紀50—70年代:以“重厚長大”型產業為主
20世紀70—90年代:以“輕薄短小”型產業為主
20世紀90年代至今:以服務業為主體、製造業為支柱
產業政策功不可沒
第三節 中國經濟為什麼“大而不強”
從“二一三”到“二三一”
“大而不強”的癥結
分業施策,多管齊下
產業結構調整並非易事
第十一章 新自由主義
第一節 新自由主義的魅力與本質
從亞當斯密到哈耶克
新自由主義的興起
“四化”理論與主張
華盛頓共識
已開發國家走出“滯脹”
開發中國家陷入低迷
霸權國家的經濟哲學
新自由主義的衰落
第二節 拉美:被邊緣化的次大陸
拉美的困境
拉美大陸的“經濟政變”
“拉美陷阱”的幕後推手
從“華盛頓共識”到“聖地亞哥共識”
第三節 中國漸進式新自由主義改革
新自由主義的“西學東漸”
中國經濟改革的話語選擇
漸進式新自由主義改革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新自由主義
第十二章 新結構主義
第一節 “第三條道路”的理論基礎
拉美的艱苦探索
結構主義與新自由主義調和的產物
“正向協同”模式
“第三條道路”的理論基礎
新結構經濟學發展“食譜”
第二節 中國式新結構主義經濟學
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新結構主義
政府的職能和使命
後記 通往市場經濟之路
第一節 中國經濟需要什麼“主義”?
對照“問題”尋找“主義”
突出“(新)結構主義”和“供給主義”
第二節 “克強經濟學”解析
“克強經濟學”的誕生
“克強經濟學”屬於什麼“主義”?
“克強經濟學”的特徵
正確解讀“克強經濟學”
第三節 “社會市場經濟”要義
從“計畫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到“社會市場經濟”
從“社會市場經濟”到“市場經濟”
新書預告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