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終年積雪。黃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無數小湖的沼澤。出星宿海後進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瑪多,繞過積石山和西傾山,穿過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長一千九百多公里。上游段自貴德至綏遠省河口鎮,長一千五百多公里。黃河在甘肅境內,穿過不少大峽谷,匯集許多支流。中游段從河口鎮到河南盂津,長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縱貫黃土高原,夾帶著大量泥沙,洶湧而下,到了壺口,地勢陡落,形成壺口瀑布,接著穿過龍門峽流到潼關,河道變寬,因匯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關為華山所阻,折向東流,過三門峽到盂洛,便進入平原地區。下游段自孟津到山東利津縣注入渤海,長八百七十多公里,由於泥沙於積,水流緩慢,兩岸築有大堤,成為高出地面地上河。
黃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則筆直。從蘭州到潼關,河水繞流一個長方形的三邊,那就是著名的河套,約長二千公里。占時下遊河道游移不定,河水有時在山東丘陵以北注入渤海,有時在山東丘陵以南奪淮流入黃海,兩者相距達五百公里。
黃河流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世界古文明發祥地之一。藍田猿人化石的發現證明,遠在五、六十萬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現今陝西藍田縣一帶生活。古代黃河流域的氣候比現在暖和濕潤得多,加上黃土質地松疏,利於耕種,十分適宜人類居住。五千多年前,黃河中下游地區出現了仰韶文化,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省發現的遺址,不下一千多處,發現的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以表面紅色而帶彩紋的陶器最多最具特色,因此仰韶文化又稱彩陶文化。從發現殷墟可以證明三千年前中華民族在黃河中下游流域建立了最古老的文明大國。在歷史上,黃河流城經常泛濫成災。據記載,二千多年來,黃河下游潰堤達一千五百多次,較大規模的改道有二十六次,水災範圍北至天津,南達江蘇、安徽,廣達二十五萬平方公里。河水夾帶到下游的泥沙總量,平均每年超過十六億公噸。由於下游段地勢低平,河道坡降平緩,流速減低,大量泥沙於是沉積在河床上,平均每年逾四億公噸,其餘泥沙則流到河口,沖積成向海伸展的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造陸達二十多平方公里。黃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產豐富,山川壯麗,居民幾占中國總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則約占全國四成。
相關詞條
-
黃河母親河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六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約古宗列...
歷史變遷 幹流概況 支流水系 流域概況 水文特徵 -
黃河[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
歷史變遷 幹流概況 支流水系 流域概況 水文特徵 -
黃河[中國第二大河]
黃河(YellowRiver)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境內僅次於長江的河流,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
概述 名稱由來 歷史發展 河源探究 地理特徵 -
黃河[邯鄲黃河故道]
黃河,是中國境內僅次於長江的第二大河,世界第五大河,是中國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途徑青海四川等九個城市。
關於黃河 黃河歷史發展 黃河 - 河源探究 黃河 - 地理特徵 黃河 - 人文特徵 -
黃河
黃河(Yellow River)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境內僅次於長江的河流,世界第六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
概述 名稱由來 歷史發展 河源探究 地理特徵 -
黃河三角洲
黃河三角洲是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處沉積形成的沖積平原,位處黃河入海口處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正是以保護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的濕地類型保護區。
定義 形成及特徵 開發潛力 自然保護區 形成原因 -
河流洪水
河流洪水與人類關係密切,它既帶來災難,也提供資源。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財富的積累,河流洪水日益為人重視。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中國河流
中國河流湖泊眾多,這些河流、湖泊不僅是中國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的河湖地區分布不均,內外流區域兼備。中國外流區域與內流...
中國河流 長江 黃河 珠江 京杭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