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 979戶通自來水。有105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 847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 %和 8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819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14戶(分別占總數的 77 %和 76.9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土 路;進村道路為 土路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0 .5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2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68輛,機車 493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500 畝,有效灌溉率為 3.7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5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14 畝。
到2009年底,全村有6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1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14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14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1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1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 磚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188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406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330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19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1337戶,共鄉村人口5025人,其中男性2659人,女性2366人。其中農業人口3916人,勞動力 2647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4955人, 彝族 70 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902人,參合率77.6 %;享受低保 10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 20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4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20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19 戶,占農戶總數的 0.37%。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 個,下設 8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6 人,少數民族黨員 3 人,其中男黨員71 人、女黨員 5 人。
村委會由村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 14 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 1 個,共有團員 39 人。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7 所,校舍建築面積 72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26 人,在校學生926人,距離鎮中學20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52 人,其中小學生661 人,中學生191 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學校條件差,人畜飲水困難,經濟收入單一。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生薑為主,發展種植業。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43.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82.00萬元,畜牧業收入47.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276頭,肉牛547頭,肉羊1030頭); 林業收入23.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2153.00萬元, 工資性收入33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43.00元,農民收入以生薑 煤礦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5人 ,在省內務工243人,到省外務工1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9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79.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58.9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857410元(人均 30元),一事一議籌勞1230個(勞均2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55.00萬元,有固定資產19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 生薑,主要銷售往省內。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83.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生薑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 生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