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角的復活:對西方戲劇文化的價值重估

《丑角的復活:對西方戲劇文化的價值重估》,作者是孫柏,由學林出版社於2002年出版。描述的是《丑角的復活》究竟對西方戲劇文化中何種價值進行了怎樣的重估?——這是我在這篇導言裡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所謂“重估”必然意味著先破而後立:首先我們要破除現有戲劇觀中被習慣性的視作常識甚至奉為真理的謬誤與偏見,然後才能談得上再度發揚戲劇久已為人們所遺忘的傳統價值。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中文名: 丑角的復活:對西方戲劇文化的價值重估
作者: 孫柏
圖書分類: 文學
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書號: 9787806683385
發行時間: 2002年01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丑角的復活》究竟對西方戲劇文化中何種價值進行了怎樣的重估?——這是我在這篇導言裡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所謂“重估”必然意味著先破而後立:首先我們要破除現有戲劇觀中被習慣性的視作常識甚至奉為真理的謬誤與偏見,然後才能談得上再度發揚戲劇久已為人們所遺忘的傳統價值。
時至今日,戲劇衝突、情節鋪設和人物刻畫等陳辭濫調依然左右著人們的觀演經驗和戲劇理念。這些戲劇因素固然有其一定的藝術價值,但是在戲劇研究的觀照中,它們即便不是完全的無足輕重,也是居於極其次要的地位。尤其是把它們當作是戲劇的所謂“藝術規律”,更是謬之千里。毫不誇張地說,它們根本就與戲劇的核心價值無關。
一味地措辭激烈並不足以服人,我想扼要地提出以下幾點詰難。
其一,關於戲劇衝突頗為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古典戲劇是人和神的衝突,現實主義戲劇是人和人的衝突,現代主義戲劇是人和社會的衝突。這是一種典型的戲劇衝突本質論。這種論調無法解釋:究竟什麼是戲劇衝突?戲劇衝突從何而來?它也同樣沒有解釋:它到底依據什麼樣的戲劇史觀來劃分這三個階段?即便姑且承認這樣三個階段,那么其中是否存在戲劇衝突模式的演變?——我在後面的論述幾乎完全廢黜了“戲劇衝突”的觀念,而代之以一種辯證的二元對立矛盾統一,並解釋其起源與嬗變。
其二,自從人們發現亞里士多德在《詩學》里對於“發現”和“突轉”的經驗主義歸納以後,類似於語言中句段組合的情節鋪設便忽然成為戲劇創演中最能代表藝術水平的目的之一。我無意於徹底否定情節的重要性,但我要指出的是:這一傾向極大地局限於敘事表意的內容層面(而這本來也不是戲劇所獨有的)。依託於物理時間的強勢向量,敘事的展開不過是製造了些許幻覺。然而早在戲劇開演之前,“戲劇性”即已決定。顯然亞里士多德沒有看到預設了“發現”和“突轉”的結構因素——結構已經在那裡了,敘事的效果就是使結構在時間的流淌中流動。
其三,也許絕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戲劇是關於人的藝術。人物刻畫,以及對人的社會關係、心理動機的描寫似乎理所當然地內在於戲劇的“藝術規律”之中。而實際上,戲劇是作為一個疑問提出“人”的概念的,我們卻太過輕易地把他當作答案來接受了。至少是西方的古代戲劇,始終致力於展現使人成其為主體的文化建構過程;而現代戲劇的努力方向正好相反,即遮蔽這種文化建構的不適感,從而在一個完滿的“人”的概念下使主體屈從於意識形態的喚詢。
如果把上述戲劇觀念的共同特徵加以總結,可以見出現代戲劇理論與實踐的通病:對敘事內容即所指層面的執迷不悟;統攝於邏各斯中心主義側重歷時性的轉喻思維模式,帶有深刻的意識形態烙印。最後,格外需要強調的是,以上這些因素對於現代戲劇實踐以及我們戲劇觀念的統治,是有其具體的歷史形成過程的。可以認為,這種觀念的形成本身就是現代戲劇的歷史。如果這些觀念僅僅指導著現代戲劇的發展,倒也無可厚非;可是一旦它們被當成是衡量古代戲劇的價值尺度,就顯得別有用心了。這種主觀主義遠不滿足於現代戲劇自己的歷史,而是以同樣的筆調書寫著古代戲劇的歷史。於是,在一種削足適履的歷史書寫中,西方戲劇文化的傳統價值就被粗暴地篡改、遮蔽甚至抹殺了。

目錄

導言
第一篇 作為戲劇理論的模仿:摹仿,順勢巫術,戲仿
破題:“模仿”理論構圖
模仿之一:摹仿——從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的詩學理論
模仿之二:順勢巫術——戲劇模仿的豐饒儀式超源
模仿之三:戲仿——對聖經文本中“in-ludo(mock)”的語義學詮釋
第二篇 丑角的面具,或在人神之間
一、為丑角畫像
二、丑角的原型
三、人神之間——戲劇存在的二元對立模式
四、傻瓜和棄嬰——脫坯於丑角原型的兩個經典意象
五、超源於接角巫術的裝扮是戲劇扮演動力機制中的轉喻層面
六、面具的人神兩面——關於“person”的語義學研究
第三篇 他者的扮演:歐里庇得斯《酒神的伴侶》中狄俄倪索斯的缺席在場
一、開場白
二、狄俄倪索斯情結:古希臘人對酒精神的改造
三、酒神——作為他自己的祭司
四、彭透斯的“悶愁事”
五、大母神——母腹與墳墓
六、呂狄亞“客人”的鄉愁
七、狄俄倪斯之缺席在場
八、他者的扮演
附錄:忒拜譜系——狄俄倪索斯研究歷史——神話學前提
第四篇 拿撒勒丑角的誕生——中世紀戲劇簡史:從教堂儀式劇到英國聖本劇
引言
第一章 公元9世紀到13世紀的教堂儀式劇
第二章 中世紀晚期的英國戲劇的繁榮
第三章 1375年至1575年的英國聖體劇
附錄:《牧羊人劇第二部》
第五篇 哈姆雷特:一個丑角的鏡中之死
第一部分 死亡,虛無:“活下去還是不活,這是問題。”
第二部分 鏡像模仿和戲中戲:“演劇的目的是要給自然照一面鏡子。”
第三部分 丑角哈姆雷特:“我不可以在一幫戲子裡頭混一口飯吃嗎?”
中英文譯名和術語對照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