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腦殘科學

不腦殘科學

《不腦殘科學》從科學的角度,對身體、兩性、親子、心理、飲食、大腦等不同層面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有理、有趣,有用、有效。科學思維還將有助於提升思考力和判斷力,引領你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腦殘粉?跟風黨?省察的內心不會迷茫
正能量?負能量?有序的能量才會有效
科學,為生活帶來秩序!
台灣第一科普網站PanSci泛科學網首部力作
用理性與科學帶你重新發現生活的樂趣
褚波 《環球科學》執行主編 / 姬十三 果殼網CEO、科學松鼠會創始人/ 吳俊輝台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 / 鄭國威 PanSci泛科學新聞網總編輯 /顏聖紘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為什麼人有兩個鼻孔?
為什麼我們都愛看八卦新聞?
失戀的痛到底有多痛?
酒喝太多,都是杯子的錯?
母子連心是真的嗎?
為什麼會有夫妻臉?
生活,是否有秩序可尋?
科學,從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科學因果律作用之下的結果!
本書從科學的角度,對身體、兩性、親子、心理、飲食、大腦等不同層面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有理、有趣,有用、有效。科學思維還將有助於提升思考力和判斷力,引領你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作者簡介

PanSci泛科學網
PanSci泛科學網由台灣數位文化協會(ADCT)成立,邀請台灣科學研究者、教育者、愛好者、以及所有受科學影響的人們,共同暢談科學,將高深龐雜的科學發展重新放置回台灣公共論壇中,並且用理性思考社會議題中的科學層面。
關於作者
Christine
本名蔡佳樺,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學士畢業。具有高級營養師、糖尿病教師資格,曾任國小駐校團膳營養師。目前任職於藥品及保健食品進口公司,擔任產品經理,“營養共筆”成員。
dr.i
本名劉辰岫,畢業於英國倫敦帝國大學物理系,曾任:台灣經濟主管部門標準技術委員、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德國馬克斯?浦朗克研究院(Max-Planck Institute)博士後研究員、法國國家科學院(CNRS)客座研究員。現任: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兼任助理教授、人嶼科技藝術實驗室Legacy Lab International負責人。
Sammi
本名汪育珊,中國醫藥大學畢業,高級營養師,現為學校營養師,“營養共筆”成員
Sidney
本名江奕賢,中國醫藥大學畢業,高級營養師,現為保健食品原料產品經理,“營養共筆”創立者。
白映俞
畢業於成功大學,2010年成為外科專科醫師。喜愛閱讀、寫作及運動,長期經營“外科失樂園”網站,撰寫醫療、歷史、心理相關的科普文章,文章發表於“泛科學”及《商業周刊》。著作:《醫療崩壞!沒有醫師救命的時代》,貓頭鷹出版(合著),2012年。《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貓頭鷹出版(合著),2013年。《小女子的專長是開膛——我的外科女醫之路》,貓頭鷹出版,2013年。
陸子鈞
“泛科學”編輯兼專欄作者。生物學領域畢業,是個興趣廣泛的科技宅,喜歡在早上喝咖啡配科學新聞,克制不了跟別人分享生物故事的衝動。
蔡宇哲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科普網站“我睡故我在”專欄作者。喜愛心理學,也喜歡分享心理學。希望可以把象牙塔里的東西搬出來曬一曬讓大家瞧瞧。
鄒育志
筆名小志志,外科醫師,也是網路宅男。於《皇冠雜誌》與《蘋果日報》撰寫專欄,文章發表在“泛科學”及《商業周刊》。著作:《外科失樂園》,平裝本出版,2007年。《刀下人間》時報文化出版,2012年。《醫療崩壞!沒有醫師救命的時代》貓頭鷹出版(合著),2012年。《醫療崩壞!烏托邦的實現與幻滅》華成出版,2012年。《公主病,沒藥醫!》華成出版,2013年。《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貓頭鷹出版(合著),2013年。《台灣的病人最幸福》台灣商務出版,2013年。《刀下人間》,盛大文學出版(簡體版),2013年。
謝承志
台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碩士。理科人,文科心,浸泡在閱讀、書寫、旅遊、戲劇……各領域,全身充滿分享的熱情。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在這本書上,我看到了一種趨勢:在中國,有更多懂科學的人願意站出來傳播科學,也更擅長傳播科學。通過有趣的話題和生動的語言,你在這本書中不僅能發現知識,還能找到方法:如何去做一個懂科學的人。
——《環球科學》執行主編 褚波
在台灣,“泛科學”是一種開放科學的力量:一群青年人,將各行各業的科學知識以通俗的語言傳遞給大眾,輕鬆耐讀,很得讀者心,於是團隊越滾越大。用簡體中文出版他們的文章,是這種力量跨岸的傳遞。
——果殼網CEO、科學松鼠會創始人 姬十三
我們不需要名牌,更不需要名嘴,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顆健康的科學心,有了它便能找到生活中大小問題的解答。我想“泛科學”和這本書做了很好的示範,讓我們一起為他們喝彩。
——台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 吳俊輝
有一個社群,認同科學的精神,追求事實的真相,樂於討論科學跟時事,不畏懼碰觸敏感議題。科學,其實是指找出答案的方式,跟探索未知的精神,而不是單指答案本身。
——PanSci泛科學新聞網總編輯 鄭國威

名人推薦

在這本書上,我看到了一種趨勢:在中國,有更多懂科學的人願意站出來傳播科學,也更擅長傳播科學。通過有趣的話題和生動的語言,你在這本書中不僅能發現知識,還能找到方法:如何去做一個懂科學的人。
——《環球科學》執行主編褚波
在台灣, “泛科學”是一種開放科學的力量:一群青年人,將各行各業的科學知識以通俗的語言傳遞給大眾,輕鬆耐讀,很得讀者心,於是團隊越滾越大。用簡體中文出版他們的文章,是這種力量跨岸的傳遞。
——果殼網CEO、科學松鼠會創始人姬十三
我們不需要名牌,更不需要名嘴,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顆健康的科學心,有了它便能找到生活中大小問題的解答。我想“泛科學”和這本書做了很好的示範,讓我們一起為他們喝彩。
——台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吳俊輝

圖書目錄

飲食篇 吃朱古力可以贏得諾貝爾獎?
01 選單上標示卡路里,有利減肥嗎? 2
02 餓的時候別去採購食物? 4
03 含糖飲料讓人憂鬱? 7
04 吃朱古力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9
05 吃黑朱古力比白朱古力健康? 11
06 補充葡萄糖胺對骨質疏鬆有效嗎? 13
07 肥胖的兒童容易受食品標籤誘惑? 18
08 習慣會讓人不知不覺吃多了難吃的食物? 20
09 高熱量食物,越餓時看起來越好吃? 23
10 巨無霸漢堡會引發過敏? 25
兩性篇 失戀的疼痛有多痛?
11 好爸爸的睪固酮濃度比較低? 28
12 為什麼會有晨勃? 30
13 為什麼會有夫妻臉? 32
14 有胸毛的男人更具異性吸引力? 36
15 男性嗓音低沉讓女性印象深刻? 38
16 失戀的疼痛有多痛? 40
17 愛情是一種靈藥? 42
18 性慾可以減緩噁心的感覺? 43
19 色情圖片讓男人容易衝動? 45
20 你眼中的美女只是個花瓶? 47
親子篇 母子連心是真的嗎?
21 父母壓力大,孩子容易肥胖? 50
22 家中養寵物,寶寶更健康? 52
23 孩子多往戶外跑,能減少近視風險? 54
24 懷孕時,一人吃兩人補? 56
25 母子連心是真的嗎? 60
身體篇 為什麼手指遇水會皺起來?
26 如何擊退腹部脂肪? 64
27 大自然行走,讓你靈光乍現? 68
28 為什麼常常感到疲倦? 70
29 血型會影響心臟病的罹患風險? 73
30 不運動與抽菸一樣致命? 75
31 乳房攝影可以檢測出乳腺癌? 78
32 看頭髮就知道輪班工作壓力大? 85
33 按摩有助於舒緩酸痛? 87
34 染髮會不會致癌? 89
35 除了血型,人類有“菌型”? 92
36 “無線人工視網膜”拯救你的惡視力? 94
37 運動讓注意力更集中? 96
38 為什麼手指遇水會皺起來? 98
39 手淫有害健康嗎? 100
40 專注於音樂中可緩解疼痛? 104
大腦篇 人為什麼看八卦新聞?
41 腦科學家告訴你,為何你的數學學不好? 108
42 工作努不努力,和大腦結構有關? 110
43 學習外語,可以提升腦力? 113
44 如何評估一個人的可信度? 115
45 創業家、冒險者的腦部活動與眾不同? 118
46 人為什麼常常會健忘? 120
47 大腦有預測香味的能力? 123
48 長期背痛和腦有關? 125
49 人為什麼愛看八卦新聞? 127
50 經常運動會讓你反應變快? 131
新奇篇 酒喝太多,都是杯子的錯?
51 用曾雅妮的球桿,你也能成為運動高手? 136
52 靈異照片中的臉是真的嗎? 138
53 “愛愛”可以舒緩頭痛? 141
54 酒喝太多,都是杯子的錯? 143
55 什麼樣的台詞令人印象深刻? 145
56 付出時間,給你更多時間? 147
57 水鑽不是鑽石也不是水晶? 149
58 20秒看出對方有沒有好人基因? 151
59 如何看出魔術師的破綻? 154
60 人們習於“以毛取貓”? 156
61 為什麼人有兩個鼻孔? 158
62 動物懂得欣賞音樂嗎? 160
63 看重播節目可以幫助恢復精力? 163
64 小狗會受到主人打哈欠傳染? 166
心理篇 為什麼我們排斥和陌生人同坐?
65 表情可以判讀一個人的內心狀態嗎? 170
66 走神之後會有好點子? 173
67 冥想有助於工作? 175
68 網路上的話不可信? 177
69 面試前,先想好擺什麼POSE? 181
70 握手可以增加信任感? 187
71 皮質醇能阻斷恐懼? 190
72 經濟蕭條時,存得多還是花得多? 192
73 “可愛”帶給你專心的力量? 194
74 未來很近,過去很遠? 196
75 分享的快樂,兒時就知道? 198
76 食物記憶有助於減肥? 200
77 為什麼我們排斥與陌生人同坐? 202
78 人從嬰兒時期就有種族偏見? 205
79 好音樂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207
80 人為何會以貌取人? 209
81 要專心還是多做白日夢? 211
82 好奇心提升學業成績? 220
83 回憶往事讓人們感到心頭暖? 222
84 道歉並不如心理預期的有效? 225
睡眠篇 想要贏球就要睡飽?
85 在睡夢中能保有自我意識? 228
86 充足睡眠可以降低肥胖的基因影響力? 231
87 孤獨感與睡眠品質不佳有關? 233
88 睡眠有助於整合腦中的信息? 235
89 睡眠不足使你魅力大減? 237
90 飲酒可以幫助睡眠嗎? 239
91 開燈睡覺,越睡越憂鬱? 241
92 睡眠充足可減緩疼痛? 244
93 午睡有助於幼兒情緒穩定? 247
94 睡眠不足使得食慾增加? 249
95 想要贏球就要睡飽? 251
96 一邊睡覺一邊複習有用嗎? 253
97 睡眠時數過短與認知功能受損有關? 255
98 社會性時差讓你變胖? 258
99 無肉令人瘦,但少睡令人胖? 260

序言

普羅科學素人說
台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吳俊輝
在2013年“泛科學”(PanSci)所舉辦的第一屆年會上,我於應邀的開場演講中,即已公開極力推薦這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網路平台。我一直認為,它將會是台灣網路科普的新未來,它將如同當天與我同台的姬十三在祖國大陸所創辦的科學松鼠會及果殼網一般,遲早會執台灣甚至華人市場之牛耳。為何我會如此看好他們?這本書大致給了初步的答案。
若要具體評析“泛科學”的實力,其一便是年輕活力的發揮,其二則是社群科技的善用,其三就是追根究底、就事論事、引經據典的科學精神。我在開幕演講中的感嘆之一,便是當今科研、科教與科普的過度威權化,因此已隱約出現所謂的當道主流,而讓科學的參與越顯狹隘。“泛科學”所談的大多是攸關民生或與你我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早有豐富的參考文獻,只要秉持理性、用心查證即可找到答案,而不需要動用到科學界的金頭腦。承襲相同的脈絡,本書除了賦有所謂“流言終結者”的精神外,更探討一離我們很近、卻常被我們忽略的議題,諸如腦科學、睡眠、聽覺、視覺,甚至性等等。每一則專文,都扣動著我們的心弦,會讓人如著魔般不停地讀下去。在此過程中,你將不知不覺地被科學化。
和“泛科學”長期以來的特色一樣,本書打破了名牌的迷思,創建了科學的普羅價值。本書的作者群大多是素人,但寫出來的文章卻一樣具有說服力,因為他們講的不是自己的判斷和意見,而是整理出前人的智慧結晶以供讀者參考。我們常說“看一分證據說一分話”,說多了會變“偽名嘴”,少說了則變“真學者”(因為學者們常要看很多分的證據才敢說一分話),而這群作者則是不折不扣的科學人,具有科學素養的素人,看一分學者的證據說一分話。有意思!
我從不認為網路或電子書能完全取代紙質書,就像E-mail雖已盛行約二十載,固然帶來了無比的便利與效率,但卻始終無法取代紙質信箋的誠懇與威信。因此,在“泛科學”這個網路平台蓄勢待發之際,很高興也能看到他們實體書的發行,其中智慧令人佩服。
最後再多言兩句,其實我寫這篇推薦序,並非幫本書的科學內容背書,而是極力肯定他們處理普羅科學的另類精神!我們不需要名牌,更不需要名嘴,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顆健康的科學心,有了它便能找到生活中大小問題的解答。我想“泛科學”和這本書做了很好的示範,讓我們一起為他們喝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