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族

不眠族

不眠族是指有睡眠障礙的人,現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其原因多種,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由於生活或工作壓力較大。專家表示,失眠病程小於四周的一般不需要治療,大於四周小於六月的,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紊亂,必須及時治療。

概述

很多人有這樣的經歷:深夜裡軀體很疲憊,大腦卻很活躍;早上該起床了,可就是起不來;”。

“在大城市裡,失眠人群已占到了神經內科門診量的三分之一。”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新通說,臨床發現,很多人出現睡眠障礙,其中成年人有睡眠障礙的比例高達30%。

流行病學

醫學研究發現,睡眠障礙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根據美國國立睡眠基金會2005年調查,38%的人每周至少有幾天晨起不清醒,32%頻繁覺醒,21%入睡困難,21%早醒不能再睡,7%每個月會有幾次失眠藥物治療。

人群

長期研究失眠的劉新通教授稱,容易失眠的人群有幾類:一類是腦力勞動者多;二類是高風險職業者;三類是性格內向、敏感的人,這些人群容易出現抑鬱焦慮的症狀。

原因

不眠族不眠族

“失眠的原因有多種。”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康復理療科姬長鎖主任認為:

一是生活方式違反睡眠規律,在失眠人群中,7%的人患有“睡眠延遲綜合徵”,錯過了睡眠的最佳時間。

“在正常的生理狀況下,人體大約23點產生困意想睡覺,熬過12點睡意就過去了,長期熬夜,形成習慣也就令睡眠延遲。”

姬長鎖說,一些年輕人追求夜生活,一到晚上就興奮,安排聚會、泡吧、看電影上網等活動;同時,太晚進食、大吃大喝也會讓腸胃處於工作狀態,導致中樞神經興奮。

“人們長期把失眠歸結於心理原因,認為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是主要的原因,忽略了失眠的身體因素。”姬長鎖說,失眠者往往是大腦神經某個區域長期興奮,從而難以入眠。

二是情緒波動影響睡眠。“焦慮症抑鬱症約占神經科門診量三分之一。一些人因頭昏、頭疼、心慌、腹脹等軀體症狀來就診,一診斷是焦慮症。”劉新通說。

此外,專家認為,外界睡眠環境不好,也會損害睡眠。人體在全黑、安靜環境下會較好地分泌褪黑素,這是一種有效維持睡眠周期的激素。而大城市光污染嚴重,很多情況下,關上窗簾、不開燈也有光線透進來,這樣會抑制褪黑素的產生,無疑會對睡眠產生影響。

症狀

“臨床發現,失眠患者只有少數人求助於心理神經等專科醫師,絕大多數從未服用藥物或採用其他方法改善睡眠。”劉新通表示,長期頻繁失眠是一種病,需要求助於醫生。
據他分析,“失眠症”患者呈現“一高三低一大”的特點,即患病率高,就診率低、確診率低、治療有效率低、健康危害大。一些人並不知自己是“失眠症”患者,更多的是因為頭疼、頭暈前來醫院檢查。可是通過儀器檢測其睡眠狀況,發現他們的睡眠質量很差。

研究發現,未經治療的失眠病人,43%思維及判斷力混淆,59%記憶力普遍下降,83%容易沮喪和惱怒,42%情緒失控,47%有抑鬱現象。

專家建議

劉新通指出,睡眠是維持生命的極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對失眠現象必須重視。而克服睡眠障礙。

一是不要強迫自己,“躺在床上睡不著,不要強迫自己入眠,可以起來看看書,有困意再躺下睡覺。”他說。

二是注意睡眠衛生。臥室要儘量安靜、避光、溫度適宜。可睡前泡腳,喝杯熱牛奶,保持心情平靜。“失眠症患者長期服用安定等鎮靜類藥物,會出現不良反應,甚至形成藥物依賴。”姬長鎖建議,可考慮通過針灸等傳統醫療方法抑制大腦興奮神經,促進快速入眠。

三是養成生活習慣。“睡眠前不要喝咖啡、烈酒,不宜劇烈運動、情緒激動或看刺激神經的電影。有些人睡前愛上網或看微信,無論是內容還是光線的刺激,都會影響睡眠。”劉新通說。

專家表示,失眠病程小於4周的一般不需要治療,大於4周小於6月的,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紊亂,必須及時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