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瑪麗亞( 娜奧米·沃茨 飾)和亨利( 伊萬·麥克格雷格 飾)帶著三個兒子,一同前往泰國共渡聖誕佳節,不料就在聖誕節隔天,當這幸福的一家人在泳池旁享受著悠閒時光時,一股猛獸般的萬呎滔天巨浪竟迎 面襲來。被眼前景象震懾住的瑪莉雅,一時反應不及,不幸慘遭巨浪襲卷;而儘管亨利及時抓住兩個兒子準備逃亡,一切仍舊太遲,兇猛的大水最後仍衝散了他們。
一度被巨浪擊昏的瑪莉雅,醒來後發現自己正漂浮在海面,而原本圍繞在身旁的所有景物,都已被淹沒於水面下,她深信家人們皆已罹難的同時,竟發現自己的大兒子盧卡斯( 湯姆·赫蘭德 飾),竟然就漂浮在距離她僅有幾公尺遠的海面上。瑪麗雅頓時猶如被打了一劑強心針,她決定想盡辦法,要帶著大兒子盧卡斯一起活著離開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伊萬·麥克格雷格 | 亨利 | 配音 凌雲 |
娜奧米·沃茨 | 瑪麗亞 | 配音 季冠霖 |
湯姆·赫蘭德/ | 盧卡斯 | 配音 林蘭 |
塞繆爾·喬斯林 | 托馬斯 | 配音 伍鳳春 |
奧克利·佩德加斯特 | 西蒙 | 配音 張艾 |
傑拉丁·卓別林 | 老婦人 |
職員表
製作人 | 貝倫·阿蒂恩薩 、阿爾瓦羅·奧古斯丁、吉斯蘭·巴羅斯、恩里克·洛佩斯·拉維尼 |
導演 | 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 |
副導演(助理) | 理察·戴門特、 丹妮拉·福爾 、 費蘭里·亞爾 、馬克里·亞爾 |
編劇 | 塞吉奧·G·桑切茲 |
攝影 | 奧斯卡·弗拉 |
配樂 | 費爾南多·維拉奎茲 |
剪輯 | 埃萊娜·魯伊斯 、伯納特·維拉普拉娜 |
選角導演 | 沙欣·貝格、迪塔克·波諾 |
藝術指導 | 歐亨尼奧·卡巴貝羅 |
美術設計 | 瑪麗娜·波薩科 |
服裝設計 | 安娜·賓格曼 |
視覺特效 | 費利克斯·貝瑞格斯、哈維爾·加西亞 |
布景師 | 皮拉爾·瑞福拉塔 |
參考資料
國內公映譯製名單 | |||||||||
配音演員 | 崔曉東 張聞天 高增志 葉保華 張雲明 張帥 | ||||||||
翻譯 | 劉大勇 | ||||||||
導演 | 張雲明 | ||||||||
混合錄音 | 裴東峰 | ||||||||
對白錄音 | 王沖 | ||||||||
製片主任 | 楊和平 | ||||||||
製片 | 廖林 | ||||||||
進口 |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 ||||||||
譯製 |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 ||||||||
發行 |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
角色介紹
| |
| |
| |
| |
|
音樂原聲
曲目 | 專輯資料 | |
The Impossible Main Titles | Is it Over? | |
The best holiday season ever | Kem Kang Noi | |
Even if it's the last thing we do | Go and help people | |
My boys, I cannot see them | But she'll be Ok, right? | |
I will bring your "papa" here | Am I Dead? | |
Is there somebody we could call? | He looked so happy | |
We'll drive you somewhere safer | I have a family too | |
I won't stop looking until I find them | The Impossible End Titles | 作曲者:費爾南多·維拉奎茲 |
Mom, guess what I just saw outside? | Let's go, no need to wait | 發行日期:2012年10月05日 |
幕後花絮
•影片在西班牙本土拿下超過5000萬美元的票房,登頂當年票房冠軍,同時也成為西班牙影史上最賣座的本土影片。
•影片2012年9月在北美多倫多電影節舉行世界首映,之後又參加西班牙錫吉斯電影節。
•影片是憑藉《靈異孤兒院》一鳴驚人的西班牙導演巴亞納執導的首部英文片。
•影片的拍攝花去25個星期,總投資3000萬歐元。
•儘管聽上去《海嘯奇蹟》與《孤兒院》題材相去甚遠,但在巴亞納眼中“其實是一回事”,“它們都是關於承受傷痛和親人的死亡,以及關於家庭的電影”。
•片中扮演父親的麥克格雷格曾表示,《海嘯奇蹟》最吸引他的就是故事的“簡單”和“殘忍” 。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2013年 | 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女主角 | 提名 | 娜奧米·沃茨 |
2013年 | 美國金球獎 | 電影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 提名 | 娜奧米·沃茨 |
2013年 | 美國演員工會獎 | 最佳表現女演員 | 提名 | 娜奧米·沃茨 |
2013年 | 美國電影藝術指導工會獎 | 最佳當代電影 | 提名 | 歐亨尼奧·卡巴萊羅 |
2013年 | 戈雅獎 | 最佳音效 | 獲獎 | 彼得·格洛索普 |
最佳特殊效果 | 保羅·科斯塔 | |||
最佳導演 | J·A·伯約那 | |||
最佳剪輯 | 埃琳娜·路易茲 | |||
最佳新人 | 提名 | 湯姆·霍蘭德 | ||
最佳配樂 | 費爾南多·維拉奎茲 | |||
最佳攝影 | 奧斯卡·福拉 | |||
最佳化妝 | 大衛·馬爾蒂 | |||
最佳影片 | 阿爾瓦羅·奧古斯丁 | |||
最佳女主角 | 娜奧米·沃茨 | |||
最佳男配角 | 伊萬·麥格雷戈 | |||
最佳藝術指導 | 歐亨尼奧·卡巴萊羅 | |||
最佳原創劇本 | 塞爾吉奧·桑切斯 |
幕後製作
主演選擇
影片主演由伊萬·麥克格雷格和娜奧米·沃茨出演。曾出演過《紅磨坊》、《星球大戰前傳》、《猜火車》等經典電影的伊萬·麥克格雷格首先被影片的故事和劇本所打動,在完全不知道導演是誰,其他演員也還未確定時,就決定參演。曾憑藉《21克》奪得威尼斯影后,出演過《金剛》、《穆赫蘭道》等經典電影的娜奧米·沃茨也是被電影的故事所感動,決定出演影片。這也是麥克格雷格和沃茨自2005年《生死停留》之後,兩位影帝影后時隔7年的再次合作 。
打造真實巨浪
電影逼真重現了海嘯來襲時的震撼場面,僅僅為了這8分鐘的傾城巨浪,製片方邀請了6個特效團隊,輾轉於西班牙和泰國兩地,耗費一年時間籌備置景,實景拍攝長達45天,投入1000萬美金才在大銀幕上展現出海嘯席捲海岸時的悲慘景象。製片組每天要運送135噸的水到蓄水池中,並且用特製的機器手臂上下攪拌水池裡的水,讓水保持渾濁和翻滾的狀態,娜奧·米沃茨就是在這樣真實的“海嘯”中上演“溺水求生”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 Apaches Entertainment | 6. Institut Valencia de Cinematografia |
2. Telecinco Cinema | 7. Instituto de la Cinematografía y de las Artes Audiovisuales |
3. Mediaset España | 8. 頂峰娛樂 |
4. Canal+ España | 9. La Trini |
5. Generalitat Valenciana |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加拿大 | 2012年11月2日 | 美國 | 2012年11月2日 |
德國 | 2013年1月24日 | 義大利 | 2013年1月24日 |
英國 | 2013年2月1日 | 澳大利亞 | 2013年2月7日 |
紐西蘭 | 2013年2月7日 | 法國 | 2012年11月21日 |
中國香港 | 2013年2月21日 | 中國台灣 | 2013年2月22日 |
日本 | 2013年3月1日 | 芬蘭 | 2013年3月1日 |
票房成績
影片於2012年在西班牙上映第一周,就打破多項紀錄成為西班牙歷史上最賣座的本土電影,並在全球範圍內勁收超過10億人民幣的總票房(截止到2013年5月20日,全球票房1.72億美元) 。影片在中國內地上映11天,共放映52653場次,收穫4960萬人民幣的票房收入 。
電影評價
正面評價
不重技術重人情
從技術角度來看,《海嘯奇蹟》的 大場面特效製作不算出彩,和《2012》這樣的大片比起來頗有不及。不過《海嘯奇蹟》對於災難的寫實較為出色,海嘯洶湧而來的巨大破壞和過後的滿目瘡痍,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與日本2011年海嘯的電視直播的畫面相比相差無幾。導演並沒有把影片的重點放在大場面和感官刺激上面,海水肆虐的表現中規中矩,屍橫遍野的鏡頭只是一閃而過,著重表達的是在災難面前的人性 。 ( 《新京報》評)
闡述影片主題
伊萬·麥克格雷格在影片開始露了幾面,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才再次登場,猶如布爾加科夫《大師和瑪格麗特》裡面姍姍來遲的主角。不過麥克格雷格並不是來打醬油的,在影片的後半段接手了娜奧米·沃茨的作用,以堅強的性格影響兩個幼子,秉承家庭至上的觀念尋找瑪麗亞和盧卡斯,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奇蹟終於出現,合家團聚。這個奇蹟之所以能發生是因為愛和堅持。換箇中國人比較熟知的表達方式,就是許三多嘴裡的那句口號:不拋棄,不放棄 。 (《新京報》評)
劇情純粹 場面震撼
《海嘯奇蹟》劇情比較純粹,整部電影的時間線,就是一個家庭從遇難到重聚的幾十個小時,不像《唐山大地震》在跨度很長的時間裡影片類型偷渡為家庭倫理片,也不像《一九四二》野心大得想把通直的假史掰彎。小格局看似處理起來簡單,實則要求更高的技術與技巧。開篇時段的海嘯特效,比《唐山大地震》的地震場面真實得多,觀眾更易產生身臨其境的代入感 。 (搜狐娛樂評)
負面評價
影片充斥著一種令人不安的自滿和感情表達方面的缺乏,降低了整部影片的質量。 ( 《 紐約時報 》評)
電影的畫面表達處理得很好,但可惜的是影片講述了一個相當乏味的故事 。 ( 《紐約客》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