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9.79畝、建築面積5700M2。現有教職工68名,其中特級教師1名,高級教師39名,一級教師26名,二級教師2名,大專以上學歷占全校教師的90%以上,辦學規模為26個教學班,現有學生1816名。
在“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思想的指導下,下關七小十分重視育人環境建設,不斷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在州、市黨委、政府及業務主管部門的關懷、支持下,於2004年投資400多萬元,建蓋了一幢五層綜合教學大樓。從此,結束了學校“乾打壘”、泥巴牆做教室的歷史。
學校綜合教學大樓設有圖書室、德育室、體育室、語音室、廣播室、勞技室、科技室、計算機室、辦公室、會議室、排練場、多功能報告廳等總計3100平米。隨著綜合教學樓的建蓋,學校對原有的兩幢教學樓內外也進行了重新整修和改造,裝飾和粉刷。學校還把環境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來考慮,重建了花台、升旗台、宣傳窗、籃球場,新建了塑膠60米跑道和紅外線防盜系統等,學校內種有桂花、杜鵑花、大青樹、銀杏樹、萬年青、雪松、羊角樹、榕樹等花木,種植的各種花卉、盆景、盆花300多盆、綠化面積510多平米。優美秀麗的環境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理念。而今,當你走進七小的校園,猶如走進了一個七彩的春天,這裡桃李爭艷,春色滿園。這裡窗明几淨,環境優美,被稱為樂園般的學校,花園般的學校,在燦爛的陽光下,成長著希望的新一輩,更加充滿蓬勃生機,煥發出時代的風采。
發展歷史
在黨的教育方針的指引,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業務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學校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質量立校、科研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思想。堅持嚴謹治校,規範管理,積極開拓進取,不斷改革創新,更新教學觀念。堅持大力引進,推廣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方法,認真開展教育科研,積極探索實踐新理念、新課程。堅持召開行政會、校委會、教職工大會,並注重這些會議的重要作用和實際效果。堅持建立和培養一個既具有現代管理理念,又具有強勁的凝聚力的、團結拼搏的、高素質的領導班子和業務技術精良,無私奉獻的教師隊伍。為做好這一關鍵性的工作,學校首先的切入點就是師德教育,狠抓教師自身政治素質的培養,抓政治業務和時事政治的學習;其次是狠抓教師業務技能水平的提高,重點培養年輕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變傳統的“教書匠”為“學者型教師”,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在職學歷培訓、履職晉級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和知識水平”。同時,採取多給機會,多宣傳和發動,讓那些素質高、能力強、乾實事的教師儘可能的脫穎而出,讓他們成為“高徒”,成為名師。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深化,教職工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優秀人才層除不窮,營造了一個充滿生機活力而又不失競爭機制的良好氛圍,為確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打下了堅實基礎。
學校認真執行新課程標準,開足、開齊大綱規定的課程,唱響教學主旋律,打好質量主動仗,學校一方面從“備、上、批、輔、測等環節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做到備課結合實際、有創意;上課講效率,作業批改及時,有針對性,布置適量作業、做到減負增效和抓兩頭,帶中間。另一方面,加強教師教學常規管理、突出質量意識。突出語文、數學、綜合等教研組的主題研究作用,每周組織一次專題教研活動,大興教研之風,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做到減負提質。借教研的強勁東風,引導教師把握課程標準,吃透教材,掌握知識體系,在實際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出難點、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以研促教,以教帶研的積極作用,從而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新理念。
“五育”並舉,德育為先。採取多種形式,運用多種方法,大力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下關七小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育的目的是先教學生學會做人,然後才是教學生學會做事和學會生活。
針對學生思想單純、活潑可愛,好學好動,可塑性強的特點,學校首先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宣傳欄、黑板報、升旗等教育陣地,大興“勤奮、文明、求實、創新”之風,營造良好氛圍。藉助少先隊這塊活動陣地,開展“一日常規檢查”,以公平、公正、公開與懲前毖後,督促糾正的原則,使少先隊組織不僅成為德育工作的對象,而且成為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骨幹和主要內容。二是各班結合實際,利用每周一的班隊會組織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寓教於樂,即避免了呆板說教,又使思想品德教育時時抓、人人抓、處處抓,促進校風,班風,學風的形成。三是利用開學典禮、節慶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開展“五旗一徽”教育以及開展愛黨,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愛學校的“五愛”教育。四是拓展二課堂的教育活動。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校組健了美術、書法、寫作、舞蹈、小科技、小製作、棋類、球類、音樂、器樂、刺繡等12個興趣小組,五是創辦少年軍校,請部隊首長講歷史、講傳統,開展革命歷史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開展紅領巾“手拉手”互助聯宜等活動。
僅在1999年到2005年的6年間,學校就為李彬彬、繞仕宇兩名同學損款35374元;為殘疾兒童和貧困學生免交雜費9896元;向大理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捐款2310元;自發為住醫院學生捐款購買慰問品2114元;為本市的桃樹、後山、潘溪、青山和劍川上蘭完小、鶴慶七坪完小等7所國小捐贈各種書籍、資料3014冊(套);捐送各種衣物2878件(套);為駐地附近的困難、五保戶做各種好事23179人次。
學校認真貫徹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高效務實、全面發展的興校戰略,積極參與社區文化建設,認真抓好校園文化建設,經常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遇教於樂的民眾文體活動,每逢重大節慶日,省州市的重要慶典活動,學校均組織鼓號隊、花環隊、彩旗隊、歌舞隊等都積極參與。凡“六一”·“七一”、國慶等節日,學校均舉行歌舞晚會,遊園活動,文藝演出和美術、書法展覽等等。學校把經常性的體育活動與教育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以各種活動促進教學,以各種活動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學校不僅堅持經常性地開展各種文體活動,而且先後舉辦全校性的一年一度的冬季運動會23屆,堅持辦好一年一度的“七色花”藝術節和文藝演出。
下關七小正因為“校風正、教風嚴、學風好”,普遍贏得了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好評,成為大理州具有辦學特色突出,影響較好的一所新型學校,教學質量始終名列全州前茅。
學校曾先後獲得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授予的“全國首批紅旗大隊”、“全國學雷鋒少先隊先進集體、全國先進手拉手學校”、“先進家長學校”、“全國紅領巾助殘先進學校”、“全國萬名創造懷”等集體榮譽稱號;獲得雲南省委、省政府、團省委、省教育廳授予的“雲南省少年科技教育一級示範學校”、“少先隊活動先進大隊”、“學賴寧先進集體”、“省勞動技術教育先進集體”、“省科普先進學校”、“雲南省文明學校”、“雲南省一級示範國小”等集體榮譽稱號;獲得州委、州政府、團州委等授予的“大理州文明學校”、“科技教育先進學校”、“育人環境優級學校”、“優秀少先隊組織”等集體榮譽稱號,學校多年獲市教學質量優秀獎,被評為名校。學生楊曉華、姚麗佳、黃邦蓉、楊怡穎、張燕春等同學先後獲得國家教委、團中央授予的“全國紅旗活動先進個人”、“全國大雁型為隊長”、“全國交通安全小衛士”、全國勞動小能手等榮譽稱號,教師趙曉斌獲“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教師周勁梅獲“全省數學競賽一等獎”,黃俊獲全省體育課競賽一等獎,楊秀蘭、段忠梁、張愛娟先後獲名師稱號。教師獲全國、全省論文一等獎20多人次,在省級以上教育刑物發表論文110多篇,先後獲得國家、省、州、市級先進集體和個人獎勵347項、獲獎師生1450多人次。近幾年來,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雲南日報、大理日報、大理市報等刊物多次刊載學校的新聞通訊文章達100多篇,讚譽下關七小是“白州教育一枝花”。
下關七小在黨的教育方針的指引下,在風雨兼程中堅持團結拼搏,克服重重困難,使學校的各項工作取得顯著的成果。歸納起來,他們的主要做法和經驗是: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是實施一流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出能進,能上能下,多渠道提升教師的素質,呈現民主、平等、探究、合作的氣氛是造就一流師資的重要根本;高度重視,不斷加大投入,切實改善辦學條件,是創立一流環境的可靠保證;以人為本,採取多種有效方法,以教書育人為已任,堅持無私奉獻,是提高和實現一流質量的可靠保證。在成績面前,學校領導並不滿足。而今,領導班子站得更高,眼睛看得更遠,目標定得更實,他們決心以全新的精神風貌,自強不息的精神,昂揚向上的鬥志,以爭創全國一流學校為目標,在“十一五”精神的鼓舞下,與時俱進,奮力拚搏,一心一意抓教育,全心全意求質量,最終把學校建設成學生喜愛、家長滿意、社會信任的全國一流示範國小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