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麻栗鎮,地處麻栗鎮西北 邊,距鎮政府所在地8.00公里,到鎮上道路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縣城8公里。東鄰盤龍,南鄰牛滾塘 ,西鄰大評鎮上涼水井,北鄰西疇。轄下寨、上寨、坡頭等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24戶,有鄉村人口1344人,其中農業人口1321人,勞動力85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73人。全村國土面積13.90平方公里,海拔1,160.00米,年平均氣溫17.20 ℃,年降水量1,056.8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506.00畝,人均耕地1.1畝,林地6,403.00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3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37.00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養殖業為主。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該村已實現五通( 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323戶通自來水,有323戶通電,有31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31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97.5%、97.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9戶(分別占總數的60.1%60.1%、和27.6%。 該村到鎮上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8.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1輛,機車3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23.00 畝,有效灌溉率為67.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59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5畝。到2008年,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27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2萬元,占總收入的51.65%;畜牧業收入 92萬元,占總收入的27.6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54 頭,肉牛132頭,肉羊152頭,雞3187隻);林業收入24萬元,占總收入的 7.2%;第二、三產業收入 42萬元,占總收入的12.61 %;工資性收入28 萬元,占總收入的8.4 %。農民人均純收入1737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8人(占勞動力的 10.22%),在省內務工25人,到省外務工63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04.00畝(其中:水田146.00畝,旱地58.00畝),人均耕地1.17畝,主要種植糧食、蠶桑等作物;擁有林地130.00畝;水面面積2.00畝,其中養殖面積2.00畝;其他面積137.9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5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14.4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生豬、蠶桑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5戶,共鄉村人口177人,其中男性87人,女性90人。其中農業人口175人,勞動力9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白族、納西族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70人、白族5人、納西族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100 %。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三合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義朋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0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人,其中小學生13人,中學生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6.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5人,黨員中男黨員2 人,女黨員3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由於經濟落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難以開展,機械化程度低,農業抗風險能力弱,農業效益低下;
2、由於與麗江古城區七河鄉用水矛盾突出,稍有不慎就導致雙方衝突,為社會穩定埋下不和諧因素;
3、基層組織建設薄弱,農村黨員、幹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藉助我村區位優勢,依託傳統磚瓦燒制,正確引導、安全生產、合法開採、規模化經營,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2、抓好支柱產業的培植,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業,擴大生豬養殖規模, 爭取五年內生豬養殖達1000頭以上;
3、大力發展栽桑養蠶技術,積極發展蠶桑業,把可利用之地全部發展成蠶桑,來增加農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