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水朝鮮族鄉

涼水朝鮮族鄉位於集安市西南35千米處。東與榆林鎮、西與大路鎮接壤,北隔渾江與遼寧省寬甸縣相鄰。面積174.91平方千米。人口6660人。鄉政府駐涼水。轄涼水、永家、石青、荒岔、海關、石撅、通天溝、楊木林、外岔溝,共9個村。距此屯西南2千米處有一家泉眼實體,四季出水,寒冬不結冰,盛夏水甘涼,而得名涼水泉子,簡稱涼水。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涼水朝鮮族鄉集安市行政區之一,是全市唯一少數民族鄉。地處集安市城區西南35公里。原名大白(薄)地。因此地有一處泉眼,四季流水,冬暖夏涼,更名涼水泉子。位於東經125041'~125度52分,北緯40度52分~41度01分之間。東北同榆林鎮為鄰,西北與大路鎮接壤,西南隔渾江與遼寧省寬甸縣交界,南隔鴨綠江與朝鮮相望,實屬“三界聞雞鳴”的邊境少數民族鄉份。鄉境東西寬7.2公里,南北長23公里,面積174.91平方公里(含二參場用地1077公頃)。

行政沿革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懷仁縣劃歸輯安縣,仍為沖和保荒岔、彎溝、岔溝門三牌。民國十二年(1923年)屬三區(外岔溝)民國十五年(1926年)屬二區(榆林)。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三區(外岔溝)
偽滿洲國初期,屬第3區外岔溝村。1934~1939年,為外岔溝村涼水泉子甲1939年水豐發電廠落成後,外岔溝村公所遷駐橫路(今大路鎮的故稱),涼水歸橫路(後改為大路)村所轄1945年為三區涼水村。1956年2月,成立涼水泉子鄉,隸屬富有區公所,11月撤銷富有區公所,由縣委直接領導。
1958年9月,涼水泉子鄉與大路鄉、古馬嶺鄉、大陽岔鄉合併,成立大路鄉和衛星人民公社。同年12月改稱大路人民公社。1961年5月,單獨成立涼水人民公社。至1969年,李明德任書記,白洛浩(代)任社長。
1969年5月,成立涼水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至1980年,李明德、韓文秀、魏錫山、趙志超、王寶金、張立、王成福、張立先後任書記,程福祿、李明德、韓文秀、魏錫山、趙志超、王寶金、張立、王成福、蓋連發先後任主任。
1980年8月,涼水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涼水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至1983年,張立任書記,蓋連發任主任。
1983年3月,涼水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為涼水鄉人民政府。至1984年,蓋連發任書記,曲保霖、邊昌旭先後任鄉長。
1985年5月,涼水鄉改為涼水朝鮮族鄉;轄涼水、永泉、荒岔、石青溝、海關、石硤、通天、外岔溝、楊木林9個村民委(23個自然屯)、51個村民組。至 2008年,劉永福、曲保霖、孫永國、姜信成、崔奉傑、王成福、高銘、彭飛先後任書記,邊昌旭、張勛、金明鮮、崔奉傑、盧惠峰、朴貴民、李承龍先後任鄉長。

社會簡況

1965年,涼水人民公社有居民1234戶7130人(人社1092戶 6428人)。1985年,涼水朝鮮族鄉有居民1639戶7901人(非農業人口l250人)。2005年,全鄉有居民1742戶6455人(非農業人口834人),由漢族、朝鮮族、滿族、蒙古族等民族組成。其中,朝鮮族人口占全鄉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4.8%。

資源優勢

涼水朝鮮族鄉,東部和北部為群山溝谷環抱,西南部是渾江與鴨綠江的匯合處,南有鴨綠江繞境而過,屬亞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6℃,最高氣溫達33℃,年平均降水量為96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 2285小時,無霜期160~180天。是全市海拔最低的鄉鎮。2005年,全鄉有耕地453公頃,其中水田77公頃;有林業用地12521公頃,有林地11048公頃,活立木蓄積量 5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8.86%;有園林96.8公頃;水面、村居、道路及其他用地4420.2公頃(包括二參場1106公頃,榆林苗圃110公頃)o野生植物有山參、天麻、貝母、五味子、川龍骨、細辛等中小藥材;有蕨菜、刺龍芽、大葉芹、榛蘑、山核桃等山菜野果。野生動物有野豬、山兔、松鼠等。主要礦藏有鉛、銅、矽、鋅等。江川平地被水豐發電廠之鴨綠江、渾江淹沒。山脈主要有七個頂子山、五花頂子山、道須溝山等。河流主要有鴨綠江、石青溝河、荒岔河、涼水河、海關河、外岔溝河等。耕地大部分為山坡地,土質多為黃土和黃砂土。有豐富的庫區水面及水沒地,河流面積12平方公里。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穀子、水稻等。集丹公路、集掛公路經過該鄉,交通方便。

經濟實力

涼水朝鮮族鄉有得天獨厚的鴨綠江水面、土質肥沃的庫區水沒地。改革開放以來,全鄉各族人民在鄉黨委、鄉政府的帶領下,依託本地資源優勢,積極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蘋果、梨、葡萄、山楂、板栗、蠶業等多種經營,已成為全鄉農民增收的重要項目。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糧食播種面積減少到總播種面積的77%,增加了芝麻、花生、西瓜等經濟作物面積。建立生態經濟溝12條。發展園參15279簾,西洋參8019簾,林下參73.3公頃,趴參66公頃,中小藥材74.7公頃。養蜂 1300箱。有民營、個體企業23戶。 2005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534萬元。其中,農業收入2510萬元,林業收入62.4萬元,牧業收入523.6萬元,哈什螞養殖、水產等漁業收入15.1萬元,工業收入89.3萬元,建築業收入 112.8萬元,運輸業收入85.4萬元,商飲業收入64.5萬元.服務業收入49.1萬元,其他收入21.8萬元;人均純收入2857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