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涼水朝鮮族鄉集安市行政區之一,是全市唯一少數民族鄉。地處集安市城區西南35公里。原名大白(薄)地。因此地有一處泉眼,四季流水,冬暖夏涼,更名涼水泉子。位於東經125041'~125度52分,北緯40度52分~41度01分之間。東北同榆林鎮為鄰,西北與大路鎮接壤,西南隔渾江與遼寧省寬甸縣交界,南隔鴨綠江與朝鮮相望,實屬“三界聞雞鳴”的邊境少數民族鄉份。鄉境東西寬7.2公里,南北長23公里,面積174.91平方公里(含二參場用地1077公頃)。行政沿革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懷仁縣劃歸輯安縣,仍為沖和保荒岔、彎溝、岔溝門三牌。民國十二年(1923年)屬三區(外岔溝)民國十五年(1926年)屬二區(榆林)。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三區(外岔溝)偽滿洲國初期,屬第3區外岔溝村。1934~1939年,為外岔溝村涼水泉子甲1939年水豐發電廠落成後,外岔溝村公所遷駐橫路(今大路鎮的故稱),涼水歸橫路(後改為大路)村所轄1945年為三區涼水村。1956年2月,成立涼水泉子鄉,隸屬富有區公所,11月撤銷富有區公所,由縣委直接領導。
1958年9月,涼水泉子鄉與大路鄉、古馬嶺鄉、大陽岔鄉合併,成立大路鄉和衛星人民公社。同年12月改稱大路人民公社。1961年5月,單獨成立涼水人民公社。至1969年,李明德任書記,白洛浩(代)任社長。
1969年5月,成立涼水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至1980年,李明德、韓文秀、魏錫山、趙志超、王寶金、張立、王成福、張立先後任書記,程福祿、李明德、韓文秀、魏錫山、趙志超、王寶金、張立、王成福、蓋連發先後任主任。
1980年8月,涼水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涼水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至1983年,張立任書記,蓋連發任主任。
1983年3月,涼水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為涼水鄉人民政府。至1984年,蓋連發任書記,曲保霖、邊昌旭先後任鄉長。
1985年5月,涼水鄉改為涼水朝鮮族鄉;轄涼水、永泉、荒岔、石青溝、海關、石硤、通天、外岔溝、楊木林9個村民委(23個自然屯)、51個村民組。至 2008年,劉永福、曲保霖、孫永國、姜信成、崔奉傑、王成福、高銘、彭飛先後任書記,邊昌旭、張勛、金明鮮、崔奉傑、盧惠峰、朴貴民、李承龍先後任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