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下浩老街曾經是到長江邊上龍門浩碼頭的必經之路,陪都時期龍門浩碼頭就是連線渝中半島與南岸的交通要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不少小型企業陸續遷入下浩正街,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下浩街區一直是南岸長江邊上繁華的街道。
如今,隨著南濱路的開發,長江大橋東水門大橋的修建,下浩老街曾經的繁華已經衰落。漫步在下浩街頭,“拆”及“危險”字樣隨處可見,重慶這一老街的殘存片斷,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徹底消失。
街道組成
下浩老街還包括下浩正街、覺林寺、米市街、望耳樓、葡萄院等小街。據說,這一地區在清乾隆時期就已經形成街市。這條街連線長江,解放前,龍門浩老碼頭是重慶一個客貨兩用碼頭,從碼頭去上新街,下浩正街和董家橋是必經之路,再加上巴渝名剎覺林寺也在此地,百年前的下浩一帶十分熱鬧。
南岸女俠
敖溦並不是原住民。2014年,熱愛歷史的她被下浩老街的建築與生活方式吸引,便搬了過來,開了一個小茶室。搬至這裡後,敖溦過起了“慢生活”。她每天買菜、洗衣、打掃清潔、修剪屋頂花園上的植物,用她的話說,“就差劈柴餵馬了”。
有一天,隔壁大姐探出頭來說,“姑娘,你這個花園好漂亮,幫我也弄一個吧。”想到附近有一塊廢棄的空地,敖溦靈機一動:乾脆就為街坊建一個公共的街心花園吧。“即便老街要拆,我也想讓拆遷之前的生活過得美好。”於是,她聯合朋友在網上發起了一個眾籌活動。她的生活方式與老街的歷史“俘虜”了眾多網友。幾星期後,她籌集到了7000多元的資金。這個計畫也引起了下浩街道居委會的重視,居委會為此專門舉行了“居民自治啟動儀式”,號召社區居民為街心花園的建設出一份力。
敖溦和下浩老街一同出名了。2016年6月15日,老街花園項目正式啟動。敖溦和朋友一起,圍柵欄、種植物,她還邀請藝術家、小朋友在老街斑駁的牆上塗鴉,甚至找來廢棄的窗戶、板凳做裝置藝術。2016年7月17日,敖溦受邀參加TED(全球知名的演講大會)在重慶的演講活動,她與下浩老街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人們稱她為“南岸女俠”。下浩老街再次變得生龍活虎起來,充滿魅力。
媒體評價
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文章里,稱下浩老街是“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兩種人,一種是下浩的原住民,他們保留著老重慶的生活方式;第二種是一群在下浩開茶館的年輕人,他們為衰敗的下浩增添了一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