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密縣

東漢建武元年(25)復為下密縣,仍屬北海郡。 下密院始建於1433年(藏曆第七繞迥之水牛年),距今約五百七十年。 佛殿面積為415平方米,西有廂廊。

漢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下密縣(山東昌邑市圍子鎮古城村),屬北海郡。漢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封膠東頃王子劉林為密鄉侯於此。下密縣為密鄉侯國。東漢建武元年(25)復為下密縣,仍屬北海郡。晉初屬齊郡,後歸北海郡。唐武德八年(625)廢入北海。

下密院

下密院:位於拉薩幸福路北面,東與墨如寺相連。占地面積為2100平方米(10.6廟)。下密院,藏語稱“舉麥扎倉”,是下部地區弘傳密法之所,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密院最高學府之一。下密院始建於1433年(藏曆第七繞迥之水牛年),距今約五百七十年。系宗喀巴八大弟子(即:號稱為絳噶哇大師的嘉祥曲桑、上座桑炯瓦、上府仁欽堅贊、上府強僧哇、垛丹·健白嘉措、格西喜饒扎、傑尊·喜饒僧格、格西白炯瓦)中的第七位傑尊·吉饒僧格所創建。傑尊·喜繞僧格生於1382年(藏曆第六繞迥之水狗年),出生於後藏古爾瑪地方。父名丹巴瑪波,母名曲古扎西。幼年入納塘寺依珠巴·吉繞堪欽為師受沙彌戒,研習各派教法,其中對香巴噶舉教法造詣最深。1401年遊學各地,來到前藏在色拉曲頂聽宗喀巴講授顯密教法,深得精要。1419年(藏曆第七繞迥之土狗年)秋,宗喀巴為哲蚌寺阿扎倉大威德金剛本尊開光後到色拉曲頂講授密法。法會上宗喀巴大師對眾弟子再三諭以:“吾之密法誰能繼承弘揚之?”而無人敢承受。這時,傑尊·喜繞僧格起立恭答:“大師的密法,弟子能繼承發揚!”宗喀巴甚悅,當即賜以各種密宗法器、經籍,並勉其勤奮弘揚,利益“有情”(即有生命的所有生靈)。傑尊·喜饒僧格遵照宗喀巴旨意先在桑布通蒙扎倉(即山南的那繞達布扎倉)為基地弘傳密法,後於1426年與師兄根敦珠巴結伴到後藏弘傳講演顯宗各部精要後而返前藏,並在1433年在拉薩興建密宗院,後由其弟子傑·貢嘎頓珠在拉薩河上游一帶弘傳所授密法,在小昭寺建立了上部密宗院,因喜饒僧格的密宗始於拉薩,故稱為“下密院”。1445年圓寂,享年63歲。下密院主要建築包括經堂、佛殿、辯經場、印經房等。其中無論建築規模和藝術價值都以主殿為最。主殿設在密院中央,坐北朝南,高四層,有房屋七十餘間。底層南部為大經堂,北部為佛殿,中有5門相通。經堂占地面積882平方米,開間較大,有柱48根,正中4柱直通二三層承托高敞天窗,可容五百餘名僧人誦經;四壁遍繪壁畫,內容多為格魯派故事。東側室房內有柱12根,供有泥塑佛像3尊。經堂大門兩有巨大幅護法神壁畫6幅。佛殿面積為415平方米,西有廂廊。殿內主供宗喀巴大師三徒泥塑彩繪像,高約10米;左右為護法神殿,高約10米;左右為護法神殿,供有護法神像。主殿二層平面呈“冂”形,北端殿堂內供有無量壽佛和觀音菩薩泥塑像,余皆為佃舍;主殿三層亦為僧舍;主殿四層為達賴住所,面積較小,僅有1柱。在主殿西邊有一辯經場,中為露天場地,周圍是迴廊建築,其南與印經房相通。主殿正前方43米處原為密院大門,40米處為二門,兩門左右都是東西排列的僧舍,現已拆除新建。下密院規定僧額為500人,編有5個康村,設堪布1人、喇嘛翁則1人,都是任期三年;強佐4人,任期四年;格貴1人,任期一年。上述僧職均須報請達賴或攝政審查任免,其職責與上密院相同。該寺在“十年動亂”中慘遭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政府撥款修復,現有寺僧五十餘人從事密教的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