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古代市井把社會各階層按貴賤高低分為九個層次,後來隨著社會分工的繁複,又衍生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的說法。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對人的分類方法是封建思想的糟粕,即使在古代也只是一種市井文化,並不被主流士大夫階層所推崇。基本上可以總結為:一流戲子,二流推,三流王八,四流龜,五剃頭,六擦背,七娼,八盜,九吹灰(賣水煙的人)。
上九流:一流佛祖(釋迦牟尼)二流仙(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八仙等等)三流皇帝(真龍天子、封建帝王)四流官(大小官吏)五流燒鍋(酒廠,封建時代曾是最大廠家)六流當(當鋪)七商(商賈)八客(莊園主)九莊田(農夫)。這一說法似是受了道家田園情趣的影響)。
中九流:一流舉子(舉人)二流醫(醫生、郎中、大夫、藥房先生)三流風水(風水先生、陰陽先生)四流批(批八字、算命先生)五流丹青(書畫)六流相(相士、看相的)七僧(和尚)八道(道士)九琴棋(古琴和圍棋,標誌文人)
下九流:一流巫(畫符念咒招神驅鬼的南方巫師)二流娼(明娼暗娼歌妓)三流大神(以跳唱形式治病的神仙附體的神巫)四流梆(更夫)五剃頭的(挑擔走四方的理髮師)六吹手(吹鼓手、喇叭匠)七戲子(各類演員)八叫街(乞丐)九賣糖(吹糖人的)當然,從字面上看,上中下三個“九流”合在一起才是三九二十七行,其實不然,連七十二行也包在裡面了,因為每一流的行業名稱都包括著很多同行或類似同行的職業,比如下九流中第五流“剃頭的”,便把修腳的、跑堂的、拉車的,以及按摩、店員、舞女、幫閒等屬服務性行業的均算在內。
劃分
中國古代把人按身份劃分為九流,複雜一點的還有什麼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如班固就把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分為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縱橫家、雜家、名家、陰陽家、農家
也可稱之儒家者流、道家者流等等。後來儒、道成“教”加上佛教,就有了“三教九流”的說法。
古代民間把江湖人物劃分為上、下九流:
上九流:和尚、道士、畫工、郎中、風水先生、算命先生、私塾先生、藥鋪;
下九流:優伶、婢女、娼妓、乞丐、惡棍、剃頭師傅、當鋪、灶頭廚師、澡堂、木匠。
前九類人之所以進入上流,看來不是身份多高貴,而是他們與上流社會接觸頻繁,有點借燈生光了。
另一種分法是把社會所有的人都分類,就有上、中、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拐騙,巫婆),盜,竊,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