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據明《嘉靖萊蕪縣誌》記載:上陳家峪村又叫“劉陳家峪村”,縣東6公里。
1939年至1941年上陳家峪村隸屬於汶陽鄉;1948年隸屬礦山區:1951年由礦山區汶陽鄉管轄;1958年隸屬礦山人民公社;後改稱城區辦事處;l993年萊蕪建立地級市後隸屬萊城區城市街道辦事處;2001年城市街道辦事處改名鳳城街道辦事處。
原村中共有八姓,以劉氏居多,另有靳、樊、秦、陳、張、曲、邢姓。
上陳家峪村歷史悠久,村民世代在這塊沃土上開拓耕作,繁衍生息,和睦相處。村中自古有習武練拳之風。清朝末年,劉孔府習武健身,擅使繩鞭飛鏢,會氣功。為此,大人小孩有習武之風,身體強健,長壽人較多。
上陳家峪村民種地是行家,經商是贏家。早在解放前,劉春敬四兄弟就開辦了一座油坊,生意很紅火。劉章敬是遠近聞名的木匠。樊家曾開過錢莊。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上陳家峪村創造了光輝業績。該村先後有樊佃榮、劉伯敬、劉多敬、劉衍貴、劉子敬、劉衍堂參加了八路軍,南征北戰,做出了較大貢獻。
村民們積極支前,碾軍糧,做軍鞋,抬擔架,運軍火他們北上南下,為解放全中國做出了較大貢獻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上陳家峪村村民團結互助,共奔社會主義康莊大道。1953年成立以劉卓孔、劉衍彬、靳呈祥、劉衍東為首的第一個互助組。1954年成立農業初級社,社長劉道敬1955年全村村民加入了農業合作社,社長劉家泉。1957年加入了高級社上陳家峪、中陳家峪、小陳家峪、西陳家峪,四個自然村是一個社,名叫陳家峪高級社,社長王啟孔。1958年成立了礦山人民公社村民生活雖有所改善,但仍不富裕,窮則思變,上陳家峪村深翻土地,大搞水利建設,先後興建白家林揚水站、南台子揚水站,挖方塘兩座,蓄水兩萬方;八里嶺上修水庫一座,蓄水3萬立方;該村徹底實現了“旱澇保豐收”,村里人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上陳家峪村更是百業興旺。開油坊、建粉坊,有八、九家搞麵食加工,大搞農副產品深加工。養殖業、種植業也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特別是近幾年來,上陳家峪村添置汽車11部,小拖拉機23台,搞起了運輸,收入十分可觀。
上陳家峪村自建村以來,就重視文化教育,崇尚禮儀道德,以文育人。僅劉姓在清朝未年就有3人獲取功名,其中進士2名,秀才1名。
在戰爭年代,魯中中學就在該村駐紮一年多。當時許恩會任教。
1958年該村建起了第一所全日制國小,劉懷敬任教。1972年新建校舍7間。隨著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為改善辦學條件,1980年又重修磚瓦結構校舍10間。因合班並校,原校址改建為市級規範化幼稚園。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至2002年,村中先後考上了大中專以上學生20多名。
結合舊村改造,上陳家峪村重新規劃,東西路兩條,硬化中心路面一條,長600米;南北街5條。
現在,家家有彩電,戶戶通電話,人們的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目前,勤勞樸實善良的上陳家峪村人民,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描繪著更加美好的宏偉藍圖。
人文自然
村南是蜿蜒西去的小河,從西陳家峪村人汶河。正像村里人描述的那樣:“南有小溪水常流,北臨果園花居香。”
明清時,村中有四棵馬尾松,高大秀麗,人稱龍頭松樹型美觀、別致,遠看像把傘,細看彎彎曲曲像龍頭,張牙舞爪,在蒼松翠柏之中實屬罕見。正如人們常說的“從南京到北京,上陳家峪四棵松”。
人物事件
一、歷任村支書
1949年-1953年 劉祖木
1954年-1959年 劉道教
1960年-1972年 劉家泉
1973年-1977年 劉衍祿
1978年-1986年 劉祖新
1987年-1988年 劉祖良
1989年-1990年 劉智教
1991年-1997年 劉祖坤
1998年-2002年 劉祖瑞
二、歷任村主任
1949年-1953年 靳啟星
1954年-1959年 秦孝榮
1960年-1972年 劉道敬
1973年-1986年 劉衍祝
1987年-1990年 靳啟明
1991年-2002年 劉衍會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劉衍祚 原萊蕪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已退休
靳來英 曾任某部副團級幹部、原萊蕪市總工會副主席,已退休
劉祖華 任萊鋼供應處處長
劉祖莛 任萊蕪市人大辦公室副主任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秦寶俊 萊蕪市鳳城街道辦中學高級教師
靳奉裕 高級工程師
樊利華 萊蕪十七中高級教師
五:歷任老師
劉衍祺 原萊蕪市汶陽聯小數學教師,已退休
劉衍進 汶陽國小教師數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