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起源
上金山獅舞與其他民間舞獅不同,獅頭鼻樑上有“王”字,無毛、無崽,青黃兩隻,既像獅又像虎,故稱“虎頭太師獅”。表演時以銅翁筒伴奏,虎獅頭上的二十四個銅鈴聲與銅翁筒的吼聲和為一體,剛柔相濟、和諧美妙。兩頭青黃虎獅演藝套路別具一格,各領風騷。最主要的舞蹈動作有:四大套、跳三步、敬神拜廟、三鞠躬。演員各具絕活,如單作輪、套峪、軋滾、上高桌、過板凳等。現已挖掘整理出五大套共67個舞蹈動作。
虎獅盔頭製作,按民間傳統工藝精選原材料,經堆模、造型、裱糊、配備下巴和耳朵、定型和上顏色、製作銅鈴鐺、安裝虎獅皮等十餘道工序製作完成。工序嚴謹複雜,造型獨特美觀。
上金山虎獅舞歷經百年興衰傳承至今,但由於舞蹈動作難度大,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再加上虎獅盔頭製作工序精細、複雜,現代的年輕人已少有人從事該藝術行業,這給上金山虎獅舞傳承、發展帶來很大困難。必須下功夫努力保護這項珍貴古老的藝術形式,使它能夠順利傳承、發展。
舞蹈特色
據了解,整個獅舞隊伍由瓮手、香手、教練等20餘人組成。如今,村民在農閒時都會自行練習,每年正月初五都會在村里或者到白龍潭景區為老百姓表演,深受人們歡迎。2008年,上金山獅舞已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金山的兩頭獅子身上掛著12顆銅鈴,分別代表12生肖和一年中的12個月份,合起來24顆鈴鐺,舞動起來響聲也各不相同,又代表著24節氣。同時,“虎頭太師獅”在出會前,還有兩隻長約1.5米的銅瓮筒和“肅”“靜”“回”“避”四面正方大旗,瓮筒吹起來驚天吼地代表著天圓,四面彩旗一層意思代表地方,另一層意思代表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