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有序調整。上范村有柑桔園2930多畝、錐粟山2393多畝,經濟效益較為顯著,是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今年以來,該村充分利用2040畝土地整理後的優勢,在上范、上洋自然村狠抓以大棚蔬菜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栽種大棚蔬菜1500多畝。為提高村民種植水平,蔬菜銷售價格和增加農民收入,村里成立了果蔬專業合作社,在種植技術、生產、銷售方面更好地為菜農服務。
道路建設穩步推進。上范至東遊公路硬化工程已竣工通車,該工程長4.2公里,路面寬6米,總投資200萬元。道路的暢通大大改善了村民出行條件,解決了出行難的問題。今後三年力爭完成三個自然村村內所有道路的硬化工作,現在正積極爭取資金。
鄉村規劃有序開展。上范村從2000年就開始統一規劃,村民拆舊建新房、鄉村道路修建都按規劃設計嚴格執行,經過十幾年的舊村改造,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樓房規劃整齊,道路筆直寬闊,目前全村共有鋼混結構樓房300多幢。今年,上范村被列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市里各部門對示範村村建規劃工作給予大力支持。日前,市規劃局、國土局、農業局等部門人員已經進駐該村,將著手新的村建規劃工作。
環境面貌大有改觀。去年以來加大了環境衛生的整治力度,在行政村所在地聘請了專職環衛保潔人員3名,投資 1.5萬元建成垃圾焚燒爐1座,近期內將投入使用。同時建立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每天定時集中保潔,保潔經費由村民自籌,村民每戶每年交納衛生費40元,不足部分由村集體出資。經過全體乾群的努力,過去髒、亂、差的現象有所改觀。
轉移農民持續加快。按照“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工作思路,多渠道轉移農民,多形式減少農民,千方百計富裕農民,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目前,全村在外務工經商人員達680多人,主要分布在泉州、廈門、上海等地。如在泉州打工的謝樂元,經過多年的努力創辦了樹脂廠,僅在他工廠打工的上范村民就有130多人。
管理制度逐步健全。一是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為根本,創新民主管理方法。積極推進“戶代表”制度的落實,定期召開戶代表會議,對村務重要工作事項和財務項目進行公示,充分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二是以村幹部素質提升為基礎,創新組織制度建設。大力推行村幹部“履約承諾”制度和村兩委“設崗定責”制度,推進幹部隊伍建設。
東遊鎮上范村作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在全體乾群的齊心協力下,上范村的面貌已有很大的改善,新農村建設初具規模。
相關詞條
-
上范排村
上范排村,隸屬於雲南省大理鶴慶縣辛屯鎮三合村委會,農民收入主要以二三產業、畜牧業為主。
村情概況 自然資源 基礎設施 農村經濟 特色產業 -
范家橋村
范家橋村位於桐鄉縣青石鄉東部,新農村至德清的新德公路從村南穿過。村北有馬家漾港,規劃中的出海工程即取道於此;南有順慶寺港,兩水西來,東流五六里後,匯入京...
概述 農村改革 企業發展 農業建設 教育事業 -
石上村
石上村位於春城街道辦事處西南部,離春城市區10公里,有19條自然村,總面積約8797.77畝。2007年有980戶,總人口3680人。有耕地面積3400...
-
范姓
范姓,尊范武子(士會)為范姓的得姓始祖,追源於三皇五帝之堯帝,往上可追源到黃帝軒轅氏及少典氏。 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等資料記載:帝堯裔孫劉...
歷史發展 傳統文化 姓氏名望 -
范[姓氏]
以邑為氏,是晉國六卿之一,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所載,周成王滅唐,遷之杜邑(陜西 西安東南),時稱杜伯。周宣王殺杜伯,其子隰叔奔晉為士師,其...
歷史發展 傳統文化 姓氏名望 -
范家樓村
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范姓遷此居住建村。因建有樓房,故名范家樓。村內老祠堂大門古聯曰:“來自江南綿世宅,安居海曲振家聲”,詔示後人,范姓是...
概況 大事記 經濟發展 社會進步 組織建設 -
上安村[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范村鎮下轄村]
上安村地處山西晉中市太谷縣范村鎮東北部,上安村位於丘陵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9.8攝氏度,無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 2018...
村情概況 文尚古韻上安村 -
范營村
是兩棲動物家族瞻星蛙科成員,原產自委內瑞拉,由於呈透明狀,故名“玻璃蛙”。是兩棲動物家族瞻星蛙科成員,原產自委內瑞拉,由於呈透明狀,故名“玻璃蛙”。
行政區劃及概況 村名由來與變遷 姓氏與民俗 歷史事件 文化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