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自診狂

上網自診狂

上網自診狂(英語:Cyberchondria”是“網路”和“臆想病”混合而成的新詞),是指看了網上的症狀後想像自己病了的人。

簡介

一些人生病後不去醫院看病,喜歡上網查病因,求助於網路,在網上尋找相關的參考資料。網上資訊浩瀚如海,而且不少資料相互接在一起,例如查閱頭痛和出紅疹的根源,通過網路甚至可以追溯到癌症資料 。這種有點小病馬上求助網際網路,頻頻靠網上蒐集的醫學知識來斷症,甚至質疑醫生的診斷,成為“上網自診狂”(cyberchondriac)。

數據統計

上網自診狂上網自診狂

一項調查顯示,42.53%的人每次生病都會利用網路蒐集信息,53.64%的人視疾病情況而定,只有3.84%的人從來不會。一些年輕朋友身體出現不適,不去醫院看醫生,而是打開電腦,不斷通過搜尋引擎或者一些醫院網站來“自診”。

微軟研究人員近日進行一項人們對健康相關網路搜尋的調查,結果發現近40%的人在搜尋症狀後比未搜尋前要更加憂慮。

原因

原因有兩種:一是諱疾忌醫,擔心去醫院檢查出大病,所以就網上查查,覺得是一般毛病就自我安慰;二是成天覺得自己有毛病,而且問題還嚴重,然後就去網上搜尋來印證自己的判斷,終日惶惶不安。

危害

只信網上資訊而不求醫的人士,可能會被一些假資訊誤導,導致終日惶恐,小病都會變大病。一些網民過於信任網際網路,根據網上資料開出的藥方買藥治療,結果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導致病情惡化。

研究人員表示,對沒有或僅接受過很少的醫療訓練的人來說,網路很可能加劇他們的憂慮,尤其當網路搜尋被用來判斷病情時 。

專家建議

相關專家表示,網上的醫學知識並非權威醫療機構提供的完整信息,即使是專業的醫藥網站,“網上自診”也難免會存在片面成分。此外,即使是相似的症狀也可能有不同的病因,一些小毛病可能隱藏著重大的疾病,這需要經過專業的醫學檢查才能確認,僅靠症狀描述無法辨別。診斷病情時需要通過醫生及專業儀器的仔細檢查,網上診斷現象基本屬於“隔空猜物”。如果一味相信“網上自診”的結果,很容易造成誤診,延誤患者病情。因此,專家提醒市民,不要輕信網上診斷,生病時最好還是去正規醫院進行科學治療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