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澇泊村

上澇泊村

清朝末年,徐姓建村於澇窪地上部,故命名上澇泊村。上澇泊村位於海陽市中部偏西,朱吳鎮西南部,地處東經121°01′,北緯36°52′。東與牛嶺山村相接,北與七寨村交界,西與下澇泊村接壤,南與東、西栓馬島村相連。隸屬朱吳鎮,距鎮政府駐地8公里。 本村地處丘陵地帶,地勢東高西低。東西最大長度1公里,南北最大長度0.5公里。全村轄區面積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25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5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0公頃。糧食、經濟作物產值比為1.5:1。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芋頭等。 2002年,全村有67戶,190人。有徐、畢2姓,其中徐姓人口較多。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45年第一個合作社(村社)成立。

1954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82年用上照明電。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50公斤,總產6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00公斤,總產11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571公斤,總產11萬公斤。 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214萬元,其中農業182萬元,林業1萬元,畜牧養殖業30 萬元,其它1萬元。

第二、三產業1978年,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3人,收入2萬元。2002年,有商業、飲食服務業等各類服務網點4戶,從業人員4人,收入2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因村小,本村無國小,學生讀書都到劉家疃國小。自建國至2002年,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6名,其中本科生4名。 人民生活建國前,常年人均收入60元左右,人均糧食150公斤左右。1978年,人均純收入400元,人均糧食250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人均糧食達到500公斤。2002年,人均糧食620公斤。全村有電話26部,電視機50台,機動車15輛。 村莊建設建國前,居民住房破舊,人均住房面積6平方米。建國後,住房條件逐步改善。1978年,人均住房面積提高到10平方米。2002年,達到20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3年7月,成立黨支部,徐長勝任第一任黨支部書記。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3人。2002年,有黨員14人。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徐長勝、徐長東、徐京昌、畢建起、徐忠山、徐京典、徐京坤、徐京雲、畢叢虎、畢叢雲、畢建德。2002年6月起,畢叢雲再任黨支部書記。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3年3月,設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徐德基、畢建起、畢同科、畢建桂、徐京坤、徐忠山、畢從雲、徐京雲、畢叢虎、徐德國、徐京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