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為全面推進學校科學研究工作的開展,二○○六年九月二十七日經學校研究決定,設定上海海事大學科學研究院。科學研究院下轄交通運輸部航運技術與控制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物流研究中心、電氣自動化研究所、水運經濟科學研究所、海洋文化研究所等學術與科研機構。自成立以來,科學研究院一直本著以努力強化學科建設內涵,不斷提高科技服務能力,全面培養高層次技術人才為宗旨,在三年多的時間內已初步建立了一支潛力十足的年輕科研隊伍。幾年來科學研究院獲得國家863計畫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並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上海市科技發明獎,國家安監局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項,其科研經費總量一直名列學校前茅。
科學研究院現設有“物流管理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等3個碩士點,2010年新增《工程管理》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現共有《物流工程》與《工程管理》兩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科學研究院現有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160餘名。
科學研究院現有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等組成的專職教研人員近60人,其中教授10名,博士占有26名。迄今為止,科學研究院已與許多國際相關機構和學會建立了常態合作關係,與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組織機構
物流研究中心
上海海事大學物流研究中心是專業從事物流與供應鏈科學研究、博碩士研究生培養、產學研合作的科研機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物流系統最佳化與模擬”、“物流信息處理理論與工程技術”、“物流規劃與供應鏈管理”、“國際物流與保稅物流”、“物流情報”、“第三方物流”、“物流經濟與管理”等。
中心是上海市重點學科“物流工程與管理”的建設主體單位,也是上海航運物流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貨櫃供應鏈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承建單位。設有上海海事大學-ESRI“物流空間信息技術實驗室”、上海海事大學-Lanner“Witness仿真實驗室”、上海海事大學-明基逐鹿“供應鏈管理實驗室”、“貨櫃供應鏈一體化實驗室”等研究基地。
中心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較大影響。學科帶頭人擔任了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主任委員、UNCTAD/WTO國際貿易中心(ITC)特別國際顧問、東北亞物流學會學術委員會主席等重要職務。2006年,中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合作承辦“全球採購戰略與供應鏈競爭國際大會”、與美國供應鏈專業協會(CSCMP)合作承辦“2006年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中國年會”;2008年,又主辦了第四屆國際智慧型物流系統會議。中心與韓國釜山國立大學、美國ODU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建立有長期穩定的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機制。
中心已經建立了廣泛的產學研合作聯盟,與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宜家物流、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美國ESRI有限公司、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橋物流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億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英國LANNER公司等簽訂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協定。
多年來,中心在多個領域中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完成和在研項目包括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市部委重點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多項;科技論文、國家發明專利等成果的數量和質量顯著提高;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重要獎項。
2009年2月25日和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先後審議通過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兩個重要檔案,為物流研究中心的發展提供了新契機,中心上下團結一心,發奮圖強,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水運經濟科學研究所
上海海事大學水運經濟科學研究所是根據交通部批示,於1981年正式成立的主要從事交通運輸特別是水運經濟與管理的科學研究專門機構。
現有港航投資評價與決策分析實驗室、現代物流技術與產業經濟研究室、港航產業與經濟研究室、港航企業管理研究室。
研究所擁有中、高級配套、層次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人員。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62.5%;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75%。
研究所擁有技術經濟及管理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工程管理專業碩士授權點。
主要研究方向有:(1)技術經濟評價與決策;(2)現代物流技術與經濟研究;(3)港口、航運產業規劃與管理;(4)港口、航運企業管理。
研究所與交通運輸部長江口航道管理局、上海海事局、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中國港口協會等政府有關部門、行業協會、港口航運企業有著密切的聯繫,承擔了大量的政府及企業科研項目。近5年來,水運經濟科學研究所每年的科研項目有10多項,科研經費200多萬元;每年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著作多部,近5年來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級2項、中國港口科技獎1項。
航運技術與控制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航運技術與控制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原航運仿真中心)成立於1999年11月,是交通部首批設立的17個重點實驗室之一。2006年5月經交通部批准,正式由“航運仿真中心”更名為“航運技術與控制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高工2人,顧偉教授任實驗室主任。
重點實驗室擁有三個實驗平台:船舶、港口自動化與網路控制實驗平台,船舶電力推進與大功率傳動控制實驗平台,航運仿真與決策支持實驗平台。為承擔交通領域重大科研項目、解決航運技術重大問題、培養和集聚高層次交通科技人才提供了實驗與科研條件。
重點實驗室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先後承擔了上百項國家、交通部、上海市及港航企事業單位的科研項目,獲得了多項省部級科技獎項。近五年,獲得的主要科技獎項包括:雲南省技術發明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4項,上海市科技發明獎1項,國家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1項;承擔的主要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863計畫項目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2項,國防科工委研發項目2項,交通部重大科技項目1項,上海市登山計畫重大科技項目2項,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畫項目2項。申請專利90餘項,獲得專利授權50餘項。在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近100篇。
在開展重大縱向課題研究的同時,重點實驗室注重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與國內交通行業大型骨幹企業大力開展產學研合作,已向交通系統企事業單位成功推廣港口自動控制系統、大功率船塢用變頻電源、船舶操縱模擬器等產品。
航運技術與控制工程重點實驗室在交通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的領導下,在上海海事大學的支持下,實行“開放、交流、合作、競爭”的運行機制,正逐步建設成為我國交通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的重要基地。
電氣自動化研究所
電氣自動化研究所現有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等技術人員15人,下設電子信息部、船舶工程設計部和電氣傳動部。
電子信息部致力於電磁檢測產品的設計與研發,尤其在磁測量領域具有相當實力。其測磁、充退磁電源、高精度電源以及地磁補償線圈等產品已經在航天、船舶、計量、安檢、勘探等單位得到廣泛套用。主要產品有:三端式磁通門感測器、9200系列磁強計、7100-MMS磁場自動測試系統、高精度電源及地磁補償線圈、充退磁電源及螺線管線圈、磁通門磁力梯度儀。
船舶工程設計部成立於2005年9月,擁有船體、輪機、電氣等專業設計技術人員,技術力量雄厚,設計手段先進,實踐經驗豐富。主要從事遊覽船、遊艇、高速船、環保工程船等的技術設計工作。曾設計東方明珠遊覽船、水務工作艇、世部落格渡、新型清掃傳(電力推進)等船舶。船舶設計部始終堅持“以客戶滿意”為最高目標,不斷提高圖紙設計質量,得到了廣大客戶的好評。
電氣傳動部主要技術專長:1、煤礦、港口高低壓電動機軟起動裝置;2、大功率變頻調速裝置;3、電器防爆裝置;4、新型電機設計技術。
海洋文化研究所
2005年3月,學校正式批准成立海洋文化研究所,由時平教授擔任所長。研究所屬於跨學科的研究單位,具有教學與科研、理論研究與套用研究相結合的特點。以海洋文化研究為中心,加強學校海洋文化的教學與研究,促進學校跨學科之間的交流、合作與相互融合;加強校內外海事單位、研究機構及學者間的交流與合作。2006年7月,上海鄭和研究中心成立,與海洋文化研究所合署辦公。現有教授1人,講師1人。
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航海史與航海文化,中國海權理論,區域海洋文化資源研究
學科建設:開設國際法學碩士培養,研究方向“海權與海洋法”
學術刊物:《鄭和研究動態》,2006年9月創刊(季刊),由上海海事大學支持,目前發行海內外13個國家地區,17個省市。
實驗基地
交通運輸部航運技術與控制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上海航運物流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物流信息工程綜合實驗室
RFID與物聯網實驗室
ESRI物流空間信息技術實驗室
SAP供應鏈管理實驗室
物流信息系統仿真實驗室
中央與地方共建物流信息工程綜合實驗室
物流系統最佳化實驗室
移動物流管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