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族樂器製作技藝

上海民族樂器製作技藝

上海的民族樂器製作技藝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慶年間,20世紀初,城隍廟大街(今方浜中路)、五馬路(今廣東路)、六馬路(現北海路)一帶集聚了幾十家樂器作坊。上海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融入大量史學、美學元素,結合了造型、雕刻、彩繪、鑲嵌等多種工藝手法,具有突出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民族樂器製作技藝(上海民族樂器製作技藝)
所屬地區: 上海· 閔行
遺產編號:Ⅷ-124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申報日期:2011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上海市閔行區
遺產級別: 國家

歷史

上海的民族樂器製作技藝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慶年間,20世紀初,城隍廟大街(今方浜中路)、五馬路(今廣東路)、六馬路(現北海路)一帶集聚了幾十家樂器作坊。1956年,上海民族樂器業全行業實行合作化,其中86家民族樂器製作坊合併成為上海民族樂器合作社。1958年7月,合作社組建為集體所有制的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為擴大生產,1969年末,由城隍廟遷至當時的上海縣縣府所在地莘莊鎮,現位於文化古鎮——七寶。經過不斷地開拓創新,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民族樂器生產基地,有國家級樂器製作高級技師五人,生產古箏、二胡、琵琶等100多種民族樂器。

民族樂器民族樂器

技藝

上海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融入大量史學、美學元素,結合了造型、雕刻、彩繪、鑲嵌等多種工藝手法,具有突出的文化和藝術價值。但因技術難度大,習藝周期長,工作環境艱苦,面臨制作人員年齡偏大,後繼乏人的狀況。對此,上海民族樂器一廠一方面加強後備力量的培養和現有專業技術隊伍的鞏固、提高,對中國民族樂器文化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和推廣,編印《圖說琵琶》、《弓弦南北》、《箏藝》等書籍。另一方面在繼承民族優秀技藝的基礎上,不斷研究新工藝,進行新產品研製和技術創新;開展智慧財產權保護,新產品新技術的專利申請等,使上海民族樂器製作技藝在繼承傳承上得到不斷創新,增加了新的活力。目前上海民族樂器製作技藝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廠長王國振表示,這只是一個開始,今後還要再接再厲,把上海的民族樂器製作技藝發揚光大,走遍中國,傳向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