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法醫學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法醫學重點實驗室,由秘書處和專業組組成,實行依託單位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

實試驗室由秘書處和專業組組成,實行依託單位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實驗室設正副主任各1名,負責實驗室的發展規劃、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學術活動、儀器裝備等。學術委員會為實驗室的學術指導機構,負責審議實驗室發展規劃和研究方向,審議實驗室的重大學術活動,審批開放基金課題,定期對實驗室工作進行評估和指導。秘書處協助實驗室主任召集實驗室會議和學術委員會會議,負責實驗室信息收集、整理、統計和歸檔,實驗室科研管理、開放課題的管理等。專業組負責組織實施所承擔的科研課題研究和司法鑑定任務,制定本專業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具體規劃,管理本專業組儀器設備,承擔研究生培養和鑑定人繼續教育任務。實驗室研究人員實行固定人員與流動人員(客座研究人員)相結合方式,以“學科帶頭人+研究骨幹+研究生”為組織模式,其人事、行政、財務等依託研究所職能部門進行管理。
本實驗室現有科研人員50名,其中正高8名,副高25名,初、中級職稱27名,中青年人才45名(占科研人員總數90%)。其中博士學位2名,碩士學位16名。在高級職務任職資格人員中,有11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實驗室緊緊圍繞國家、上海科技發展目標和司法鑑定實踐的重大需求,結合本實驗室法醫學、法醫毒物化學和法醫物證學三個主要研究方向,以學科的交叉研究、綜合研究為特色,重點開展法醫學新技術、新方法、新標準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通過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的再創新,解決了當前我國法醫學領域中的一批重大理論和套用問題,已形成多項具有國內領先水平和國際影響的標誌性成果,成為國內知名的法醫學套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及標準研製的綜合性研究基地。建設期內實驗室已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89 篇,主編、參編學術專著10部,多篇研究論文參加國內與國際學術大會交流(其中國際法庭科學第18屆大會錄用21篇,第21屆國際法醫學會7篇,第47屆國際法庭毒理年會3篇,第23屆國際法醫遺傳學會4篇)。
實驗室鑑定服務已做到立足上海,面向全國。除常規鑒定項目外,在男子性功能檢測/鑑定、聽覺功能檢測/鑑定、活體年齡鑑定、死亡機制分析、刑事責任能力評定、複雜親緣關係鑑定、毛髮中毒藥物鑑定、違禁藥物鑑定、動植物有毒成分鑑定等方向的關鍵性技術已有突破和套用,基本形成了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和有影響的特色項目。同時,通過對鑑定質量的進一步規範和鑑定機制的調整,通過承擔一批國內重大、複雜、疑難案件的司法鑑定工作,實驗室鑑定工作在司法領域與社會上的知名度和公信力也得以進一步提升,為保障司法公正、促進社會和諧作出突出貢獻,社會效益尤為顯著。
實驗室與高校聯合開展法醫學研究生培養工作,現有博士生導師1名,博士生導師組成員4名,碩士生導師7名。同時,結合國家司法鑑定人繼續教育工作的總體規劃和要求,充分發揮和利用實驗室的人才和資源優勢,建立和完善全國法醫學鑑定人的培訓機制,並與國際法醫學教育與鑑定機構合作,促進法醫學領域中的國際間交流與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