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僑華中學

上海市僑華中學

上海市僑華中學是華東師範大學歸國華僑聯合會創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1992年春天開始籌辦,1993年6月經普陀區教育局批准試辦,1994年經上海市教委審查驗收合格,發證掛牌。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先後被評為07年普陀區行為規範優秀學校、示範學校和普陀區教育系統文明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上海市僑華中學上海市僑華中學

1994年經上海市教委審查驗收合格,發證掛牌,是普陀區第一所民辦學校。也是上海市第一批15所民辦學校之一。

歷史沿革

在改革開放大好形勢推動和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精神鼓舞下,華東師範大學歸國華僑聯合會從1992年春天開始籌建、993年6月經普陀區教育局批准試辦、1994年10月經上海市

教委(當時為上海市教育局)審查驗收合格、正式發證掛牌。(許可證號:教社證字滬基(普)001號)2013年6月。在最後一屆中,分有三個班,其中一個班沒有一位學生考取本科。一個班三分之二沒有考取本科。還有小部分同學以三月份春季考的名義,並未被計入本科率。

師資力量

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董事長王西靖教授(華東師大僑聯主席、原華東師大圖書館館長),校長王鴻仁(原華東師大二附中校長)。學校聘有兩支師德高尚、經驗豐富、態度認真的教育和教學隊伍。一支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和市、區重點中學的優秀骨幹教師組成的以高級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大學教授、副教授為主的深受學生歡迎的明星教師隊伍,基本達到公辦平均水平;一支是長期從事學校德育工作,有管理班級能力和水平,熱愛學生的專職班主任隊伍,多為國中或民辦高中老師。學校建立專職班主任隊伍,對學生堅持常規管理,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學校創辦以來,各屆畢業生參加高中會考大多合格,參加高校招生考試,升學率逐年提高,從47%上升到88.3%,近兩屆畢業生高考上線率高達96%以上,2001年百分之百畢業生達到高考錄取分數線。08年學校本科率(1.2.3本)達到48%,09年達到57%的優異水平。09年3人考入一本(1個上海交大2個上理)、10年3人考入一本(2個上海大學,1個西南交大)

學校先後被評為07年普陀區行為規範優秀學校、示範學校和普陀區教育系統文明單位。

學校規模

由於辦學成效顯著,在普陀區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學校於2005年9月遷至金沙江路200號(前身為一國小,占地面積約3畝),教學條件大為改善。新校舍規劃“齊整”,校園“幽靜怡人”,教室“高敞明亮”,設施“齊全”。但學校總體過小,教育設施老化,設備不足還是顯而易見的。

發展定位

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在辦學中堅持“不以營利為目的,願為教育事業作貢獻”的辦學思想,提倡“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和對社會負責”的辦學理念,樹立“勤奮、求實、文明、創新”的校風。提出要把僑華中學辦成上海市民辦學校中“育人有特色、教學有水平、管理有成效、社會有聲譽”的優質高級中學。但現階段學校面臨較大的危機,生源不足,教學質量下降,學生風氣下降,硬體設備不佳等困擾。

學校特色

辦學質量是民辦學校的生命線,辦出特色是民辦學校的發展方向。學校的特色之一是學校設立“專職班主任”,對班級全體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負責,成為班級學生政治思想的指導員、文化學習的輔導員、日常生活的管理員、學校和家庭的聯絡員,專職班主任多為初高中副科教師,師德較差且素質不高。特色之二是強化英語教學,堅持課堂教學,課後加以深化,在課外開出拓展型課程,使學生具備了較高的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普遍為別所高中退休教師,強制學生參加周末有償補課。以”低進高出“的名義,對學生進行硬性分班,取代了”有教無類“的普世教育理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