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 凡例
總述 大事記
第一篇職工隊伍
第二篇雇用制度
第三篇勞動狀況
第四篇工資生活與福利
第五篇中國共產黨、其他黨派與上海工運
第六篇工人自發組織及招牌工會
第七篇中國共產黨領導、影響的工會、團體
第八篇國民黨控制、影響的工會、團體
第九篇重大經濟、政治鬥爭
第十篇勞動立法
第十一篇職工學校、文體、出版物
第十二篇職工隊伍
第十三篇工會組織
第十四篇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
第十五篇生產建設
第十六篇職工民主管理
第十七篇勞動工資
第十八篇勞動保護
第十九篇職工生活
第二十篇職工教育
第二十一篇文娛、體育、出版
第二十二篇信訪、爭議調處與法律服務
第二十三篇國際交往
第二十四篇工會建設
第二十五篇退休職工 人物
附錄
編後記
編修審定人員名錄
著作權頁
職工隊伍
概述
19世紀40年代,西方列強打開中國大門,上海開埠,開闢租界。到50年代,隨著外國資本主義開設的工廠企業出現,產生了上海首批近代產業工人。此後,在清朝官辦工業企業和中國民族資本工業企業中,也產生了近代產業工人。與此同時,在中外資本經營的近代航運業、碼頭倉棧業和商業金融業中,還有一批船員、苦力和店職員。19世紀90年代初,上海已有一支以產業工人為主體的約5萬人職工隊伍,數量雖然還很小,但表明與大工業生產相伴而來的上海工人階級已經產生。以後,經過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的幾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幾年和20世紀二三十年代期間這幾次近代產業的大發展,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上海工人階級已發展壯大成為一支以產業工人為主體、產業構成和地區分布比較集中、總人數達111.7萬人的強大階級隊伍。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職工人數急劇減少,到抗戰勝利後才逐步恢復。1949年上海解放時,各業職工總人數達122.7萬人(包括流動的苦力工人、手工業工人等,扣除這部分人數,全市職工近100萬人),約占全市人口1/4。
上海職工主要來源於各地貧困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上海工人階級具有經受近代大工業生產的錘鍊、受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深重、革命精神和反抗性強、與農民和農村有著天然聯繫等中國工人階級共有的特點,又具有反帝愛國思想強烈、富有開放意識、集中程度高等獨有的特點。中國共產黨誕生後,上海工人階級在自己的政黨領導下,在革命鬥爭實踐和大工業生產實踐中,克服自身的弱點,不斷提高自己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成為一支強大的、特別能戰鬥的隊伍。
僱傭制度
概述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以出賣勞動力為生的僱傭勞動者――工人階級。資本家通過多種形式僱傭工人,剝削工人勞動的剩餘價值,形成了與封建主義不同的僱傭勞動制度。由於舊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近代中國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僱傭制度,在許多方面還帶有殖民主義、封建主義的特徵,在某些行業中且相當嚴重。
舊上海資本主義企業中的僱傭制度,大致有兩種:一種是資本主義自由僱傭制度,其主要形式有招工頭制、私人介紹、招考、聘用制以及臨時工制;另一種是特殊僱傭制度,主要是包工制、學徒工制、養成工制、包身工制。後一種僱傭制度具有超經濟強制性質,工人所受剝削和壓迫更為嚴重,社會地位更為低下,勞動生活更為悲慘。經過工人的反覆鬥爭,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後,包工制和包身工制逐漸衰落;學徒制和養成工制逐步發生變化,工人所受的壓迫和束縛有所減輕和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