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宜川公園

上海宜川公園

上海宜川公園位於宜川路93號,西臨宜川路,北沿洛山路,東、南鄰宜川五村。1995年全園面積1.88萬平方米,職工16人,年遊人量37.04萬人次。公園布局採用中國古典園林格式,有仿草亭、吻雲拱橋、萍水曲橋、觀瀑亭、塑像。進公園有漢白玉“百花仙子”雕塑,躺臥在四季盛開的鮮花叢中,象徵趙家花園眾多花女聚合之精華。

基本信息

上海宜川公園上海宜川公園

歷史沿革

園址原屬包括十多個村落和農田在內的趙家花園範圍。解放以後,在此地先後建造了宜川、泰山等新村,為使當地居民有一個適當的遊憩場所,1980年闢建公園。建園工程由上海市園林局設計室顏文武負責總體規劃及綠化設計,由上海市園林工程公司等單位施工,投資總額為54.5萬元。工程於1984年11月動工,1986年4月16日竣工,同年5月1日對外開放。

公園布局為中國古典園林格式,利用原有地形,在園湖周圍建落地英石山水盆景、觀瀑亭、假山、瀑布、仿草亭、蘑菇亭、萍水曲橋、石拱橋、扇形廊、“百花仙子”雕塑等。

園景介紹

落地山水盆景、“百花仙子”雕塑 公園進口處集散廣場迎面為一長方形落地英石大盆景,四周以不規則石塊砌矮牆,攀援植物附於牆上,盆中假山上有湧泉瀉入盆池。盆景前為一半圓形花壇,盆景後以廣玉蘭龍柏球作屏障。盆景右側有一座“百花仙子”雕塑,用一塊重約兩噸的漢白玉雕鑿而成。雕塑由市園林設計院雕塑藝術創作室設計,由姑蘇工匠精工細雕而成。雕塑處在鮮花叢中,顯得分外潔白美麗,以此象徵昔日趙家花園百花怒放的情景。

園湖、迎雀山
湖位於園中央,呈弧形,面積1186平方米。迎雀山在湖南,三面臨水,山體用700噸太湖石疊成,高7米,占地1800平方米。山頂砌成虎頭狀,顎下有假山洞,虎口中瀑布沿小溪匯入湖中。山東南有名為吻雲橋的石拱橋一座,寬2.8米,長11米,橋邊有石板扶欄。橋橫跨在園湖上,東通大草坪,西連與假山虎口相望的小島。小島上的六角觀瀑亭面積18平方米,亭柱均為石制,上面是翹角攢尖頂,頂上置一石制孔雀。坐在亭內可一覽假山瀑布和湖池景色,是園內的一處佳景。

仿草亭、紫藤廊架
園南側建有3隻相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圓形亭,3亭高低錯落,直徑從2.8~3.7米不等。因亭柱為仿樹幹形,凳為仿樹樁形,亭頂為仿稻草形,故名仿草亭。亭北臨湖池處散點湖石,亭南有一片樹叢和竹林。沿湖堤往東北為紫藤廊架,廊架中段的平頂廊長7米,寬3.2米,與廊南北端相連的兩座棚架各長5米,寬4米。廊與棚構成扇形,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廊內為磨石子地坪,廊邊設磨石子長凳。廊前是一隻1.6米寬、7米長的弧形花壇,壇中種植粗壯的紫藤、木香,其枝葉繞纏在廊、棚上。廊架西為青石地坪廣場,面積228平方米,廣場周圍植懸鈴木、青楓等。是遊人晨間鍛鍊和戲迷聚集的場所,為附近有名的“戲曲角”。

大草坪 位於園中部南面,占地650平方米。草坪周圍植合歡、海棠、鳶尾、美人蕉、含笑、雪松、香樟等花木。

茶室、平台 位於園西北部。茶室為磚木結構,紅色平瓦歇山頂,面積187.5平方米。茶室前的平台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面積為173.4平方米,三面臨水,台邊設定水泥柱鐵扶欄,遊人憑欄可隔湖遙望迎雀山瀑布。平台東面植有桂花、夾竹桃、杜鵑,西面植以紅楓、珊瑚樹、柳樹等。

月季花壇 園西幹道西側有8隻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月季花壇,總面積100餘平方米,花壇中植70多個品種月季,其中以秋月、彩雲、迷惑、綠雲等品種為最佳。

綠化種植

植物配置保留原趙家花園的特色,園西以月季為主,園東以臘梅、桂花為主。園內以香樟、廣玉蘭、女貞、雪松分隔空間,並大量植銀杏棕櫚、羅漢松、梔子花、夾竹桃、蚊母樹、金絲桃、木槿、紅葉李、金鐘花等。全園有樹木104種3884株,喬木與灌木之比1∶3.87,常綠樹與落葉樹之比1∶0.68。花壇面積530平方米,草坪面積973平方米。

服務設施

兒童園內設有動物轉盤、大蘋果轉盤、高架腳踏車、電馬、浪卷珍珠轉盤、游龍戲水、碰碰車、電瓶船、電動小火車、雷射打靶等。服務設施有茶室和售品部,茶室可容納遊客200餘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