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學院歷史
在110餘年的悠悠歲月中,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科源遠流長,人才輩出。交大歷史上曾湧現出諸如唐文治、蔡元培、李叔同、黃炎培、邵力子、蔣夢麟、馬衡、洪深、朱屺瞻、鄒韜奮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著名學者。
改革開放揭開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科發展新篇章。1985年新建社會科學及工程系和文學藝術系,開啟了重振上海交大人文社會科學的進程;1997年組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為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建設搭建新平台。
進入新世紀上海交通大學著手構建人文學科新布局。2002年起,以原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相關學科為基礎,先後分離出法學院、媒體與設計學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2009年6月,以人文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心為基礎,又分離出馬克思主義學院。2015年5月12日,人文學院與國際教育學院合併為新的人文學院,開啟了學院發展的新篇章。
機構設定
人文學院現有三系兩中心。
三係為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系、哲學系;
兩中心為漢語國際教育中心、藝術教育中心。
學位設定
人文學院現有中國語言文學、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哲學、藝術等5個一級學科。
2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中外文化交流方向)、漢語言(面向留學生);
3個本科第二專業: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音樂學;
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哲學;
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漢語國際教育;
2個博士點:比較文學與文化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師生概況
人文學院現有在崗在編教職工140人,其中教授27人、特別研究員2人、副教授40人、副研究員5人、特別副研究員1人、講師30人、助理研究員2人、專職科研人員6人、專職行政管理人員27人。專職教師中,致遠講席教授3人,精裕講席教授1人,特聘教授5人。 其中“上海市千人計畫”支持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名、海外博士學位教師22名。作為專職教師隊伍的重要補充,人文學院還聘請訪問教授6人。學院目前在校學生1551名,包括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和漢語進修生等。
發展目標
根據上海交大建設“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一流大學”的目標定位,經過10年左右的潛心努力,建設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基礎學科,若干學科國內領先並具有國際影響力;打造理念先進、結構合理的人文素質課程體系,為培養一流人才提供優質的人文素質教育,努力把人文學院建設成為學科基礎厚實、育人貢獻卓著、社會影響廣泛、學術人才集聚、人文氛圍濃郁的學術重鎮。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劉建新
院長:楊慶存
副院長:李玉尚、劉佳林、戴寶印、丁曉萍
黨委副書記:王喜芳、汪雨申
學科建設
中文系
上海交通大學中文系的文脈可溯及南洋公學初期的師範學堂和經濟特班,尤與1908年創立的國文系及1928年創立的中國文學系淵源甚深。2003年,上海交大重建中文系。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一個能培養中文專業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完整體系已清晰可見。
中文系堅持精銳高端的辦系方針,在讀學生百人左右。本科生教育以中外文化交流為特色,實行小班教學和導師制,並大力推行海外遊學制度,每年都有高比例的畢業生赴海內外名校繼續深造。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培養質量逐年提高。
中文系現有在崗教師3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講師5人,助理研究員1人,專職科研人員1人)。若干教授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中青年教師大多有海外留學背景,正在成為各領域的後起之秀。近年來,依託一系列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和省部級課題,聚焦於中華文明傳承、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生態、馬克思主義美學與文化研究和中西文化比較等研究領域,中文系致力於打造一支國內一流且有國際影響的師資隊伍,努力為上海交通大學創建一流文科學院的宏偉目標做出貢獻。
歷史系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成立於2003年。截止2017年3月,本系共有全職教師22名(教授7人,特別研究員1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助理研究員1人,專職科研人員4人)。
本系遵循“注重基礎文獻、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進行學科交叉”的學科發展原則。2016年起,歷史學專業將按中國史一級碩士點進行招生,下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和專門史四個二級碩士點。古代史方向強調新史料與社會科學方法的結合,近代史方向強調檔案文獻與重大問題的結合(東京審判、抗日戰爭、對外關係),現代史方向強調縣級檔案的深度分析,專門史中的環境史與疾病史方向強調學科交叉與國際化視野。
歷史系的研究生教育秉持精品培養,每屆均有碩士生在就讀期間在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進行海外訪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現有多名碩士畢業生在海外著名高校攻讀博士學位。
哲學系
上海交通大學哲學學科歷史悠久,1986年取得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點。目前的哲學系現任教師14名,分屬三個學科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哲學、中國哲學。哲學系已經初步形成少而精的學術隊伍、較雄厚的學術研究實力、較強的學術影響力和鮮明特色。本系和歐洲文化高等研究院共建,已經建成若干重要的學術研究平台和學術交流機制,包括:一個基地(馬克思主義與歐洲文化研究基地,與中央編譯局、浦東幹部學院共建)、兩種期刊(成為CSSCI來源集刊的《法蘭西思想評論》、已獲國際刊號的《EUROPEANA 歐洲評論》)、兩套學術叢書(《歐洲文化叢書》、《輕與重》文叢)、兩大高端學術論壇(“現代化:中國與世界”、“中國哲學再創造”),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得以持續擴大。“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哲學系同仁以此為使命,致力於培養學貫中西的一流學術人才,推進兼通古今的一流學術研究。
漢語國際教育中心
人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中心的前身是成立於2000年的上海交通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當時負責全校外國留學生的招生、管理與服務,並承擔學校海外孔子學院事務協調等工作,同時兼有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功能。2015年5月,國際教育學院與人文學院合併,新學院設立漢語國際教育中心,專業從事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工作。
中心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16人,副研究員5人,講師14人。下設漢語言本科專業一個及三個碩士專業: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及全英文授課的國際漢語師資專業。每年平均有500名學位留學生和2500人次非學歷留學生在我中心學習,生源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心具有近20年留學生教育和國際合作培養的辦學經驗和實力,以為世界各國培養優秀人才、培養知華友華的外國人士為宗旨,為增強學校國際化氛圍,實施學校國際化戰略做出了卓越貢獻。
藝術教育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有著令人自豪的藝術教育傳統。1919年起,學校成立合唱隊、管樂隊和話劇社。1981年10月,音樂教研室組建。1985年起,先後重建或創建校級學生管樂團、交響樂團、合唱團、民樂團、話劇團和舞蹈團。
目前藝教中心有專職教師6人,負責全校音樂類通識課程、通選課程、音樂學二專的教學,並承擔6個藝術分團的排練、演出、指揮等活動。中心聘請著名指揮家曹鵬教授擔任終身榮譽總監。
學生交響管樂團先後獲得2001年荷蘭第十四屆國際音樂節一等獎,2003年瑞士因特拉肯“少女峰”國際音樂節管樂比賽金獎;合唱團獲得2013年俄羅斯國際合唱藝術節混聲合唱二等獎;原創話劇《錢學森》獲得第三屆全國校園戲劇節最高獎。多個藝術分團多次獲得全國大藝展演一等獎。
藝教中心先後開設30多門選修課,2004年“交響音樂鑑賞”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中心積極參與學校國際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參加“高雅藝術進校園”系列活動,形成藝術教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
藝教中心已先後組織多個藝術團體出訪歐美等國家30餘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