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理位置
上洪村處於我國地形、氣候、植被、降水等重要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的節點。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造就了塗山風景區秀美的山川。境內平原、丘嶺、山地、河谷、濕地兼而有之。著名的自然景觀有塗山、荊山和淮河、渦河、天河等。 以塗山為主體的“塗山——白乳泉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風景區由塗山、荊山、淮河、渦河、天河、芡河等自然景觀天然構成,跨蚌埠市禹會區和懷遠縣兩地,總面積123平方公里。塗山、荊山夾淮對峙,具有“雄、奇、險、秀、幽、曠”六大特色。山、峰、洞、澗、峽、泉、灘、河、林、禽等與湖光景色融為一體,既有北方山地之雄渾,又有南國水鄉之秀媚。明大學士宋濂游塗荊兩山時讚譽:“臨濠古蹟,惟塗、荊二山最著。”名勝古蹟
上洪村,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山 塗山腳下,背靠塗山,面臨淮河,遠眺荊山。塗山,矗立於荊塗風景區境內。塗山雙峰聳立,主峰海拔338.7米,為懷遠縣境內最高
荊塗山風景區
峰,塗山東與蚌埠市西郊黑虎山相連,西南有支脈名小塗山,西北兩面瀕臨淮河,塗山風景優美,景色怡人。
塗山古蹟有:禹王宮,公元195年,“漢高祖過塗山,立禹廟,以鎮塗山”至今已有2000餘年歷史。“望夫石”、“臥仙石“、聚仙石”、“台桑”、“侯人石”、“曠覽平成石”、“鴛鴦石”,分布朝禹路兩旁,“聖泉”、“靈泉”、“玉液泉”,泉水常年不竭,味甘甜。還有“白狐洞”、“塗山古道”、“歇馬亭”等古蹟。
塗山是大禹會諸侯、劈山導淮、娶妻生子之地,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美麗傳說,是大夏帝啟的誕生地,民間藝術花鼓燈發源於此,是帝王將相和文人騷客敬仰的聖山,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朝拜。
塗山禹王廟會是民眾祭祀大禹盛會。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的朝禹廟會,沿淮地區的民眾扶老挾幼,像潮水一樣從四面八方湧上山來,廟會人頭攢動,宮燈高照,香火繚繞,鐘聲陣陣,鞭炮。
大禹,塗山享譽海外。2001年,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李學勤教授,率中國先秦史學會
白乳泉
的專家、學者及工作人員160餘人,在塗山腳下召開了“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七屆年會暨塗山、淮河流域歷史文明研討會”。會議對禹會諸侯於塗山的歷史地位和社會影響再次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真是南有黃山勝景,北有塗山古韻,塗山被世人公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山。
當地政府對塗山建設十分重視。朝禹路,位於塗山主峰之陽,千百年來,塗山人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塗山南坡鑿出了一條蜿蜒曲直,通往山頂的羊腸小道,這就是古人謂之的“朝禹路”,由於常年的風雨剝蝕,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朝禹路十有八九已坍塌毀壞。現今的朝禹路,為1995年香港青松觀道長侯寶垣捐資重建的。該路由兩段組成,下段是砂石盤山汽車公路,起點206國道進山路口,終點是歇馬亭停車場,路寬6米,長2260米,上段是石階路,起點歇馬亭,終至禹王宮,寬2.4米,長918米,由318米長的坡石坡道和600米長的1305級花崗岩石階梯組成,石階順山勢而走,劈開懸崖峭壁,直插雲霧繚繞的塗山頂峰,更彰顯山之雄偉,路之古樸,是朝禹和旅遊攬勝的便捷之道。
2002年地方政府又投資20萬元,從塗山底直至禹王宮駕設了3240米的照明線路,夜晚的禹王宮燈火通明,蔚為壯觀。
村名來歷
三月二十八廟會,也被定位村名確定的日子。相傳是當年大禹祭祀天地聚會的日子。砍了扶風的一個部落頭領。血流下山分兩股,一處叫上紅(今天上洪村),一處叫下紅(下洪村)。不遠處還有個禹會村,2007年4月底,王吉懷研究員帶領考古隊一行,發掘進行到十餘天時,這裡已經發掘出土大量鬼臉式鼎足陶器碎片、動物牙齒、碳粒物、石鏃和耕作石器工具等,根據已出土的文物推斷,禹墟文化可以追溯到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當然,禹墟夯土層的具體斷代與定性還需從文化層的堆積情況,並通過對出土文物的分析來進一步驗證,已經揭露的夯土層所折射的信息初步表明,夯土層極可能是當時的大型宮殿、房屋等地面建築遺留下來的。
交通運輸
206國道其中有9公里經境內,合徐高速公路穿境而過。2004年和2006年投資興建環塗山水泥路20多公里,更加繁榮了經濟建設。2005年,淮河荊塗大橋建成通車,使村與懷遠縣城更緊密相連,交通更加便捷,蚌埠至懷遠縣的城際班車經村口每天往來不絕,懷遠縣城往來於縣城的公車,每十分鐘一班,給村民生活和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正在建設的蚌埠外環線,12車道全場3.7公里,安徽目前標準最高的公里。起點位於上洪村,未來蚌埠機場建設成功,外環線直達機場,為村經濟發展奠定基礎。人口構成
全村2000餘人,主要姓氏有:鄭,趙,石以及其他20餘個姓氏,民族以漢族為主,其他少數民族有回族。農業生產
農作物種植以小麥、豆類,棉花,水稻為主。石榴栽培是村裡的傳統經濟作物,塗山環山坡地均種植有石榴樹,面積已達到8000多畝。尤以上洪村石榴品種齊全。“紅瑪瑙”、“玉石籽”堪稱榴中珍品。石榴成熟季節,商賈雲集,車裝舟載銷往全國各地。
進駐企業
豐源集團、新力藥業、塗山製藥廠,其固定資產4000萬元,年產值3000萬元;方陣集團混泥土中轉站,年產值1500萬元;皖酒集團塗山釀造廠是皖酒集團骨幹廠。另有荊塗大橋公司,磚廠,樓板廠,從業人員200餘人。上洪村處於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洪溪的上游,所以因溪水而得名“上洪”。村落因溪水得名,恰體現出灌溉水源對於農耕文化的重要性。四圍青山疊翠,村中有洪溪環流穿行。上洪古村落至今仍完好存留有許多清代民居建築,這些民居有的簡潔洗鍊、不修華飾,有的裝飾精美,顯得華麗典雅。村落中絕大部分民居建築都沿洪溪兩岸興建,形成了依山傍水,與自然相融合的風格。氣候游季
上洪村所在的泰順縣屬亞熱帶海洋型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樹莊交通
上洪村位於泰順縣羅陽鎮東南的下洪鄉,洪溪在村中穿過。上洪處在三魁、筱村、羅陽的分叉路口旁,交通較為便利。到上洪村所在的泰順羅陽鎮,可以經過的主要交通節點是上海或者溫州,上海到泰順以陸路為主。到達泰順羅陽鎮以後,可以乘坐羅陽至筱村的車去上洪村,也可以包車去上洪村。特色小吃
地瓜粉 用地瓜澱粉和肉末混合做成麵疙瘩一樣的麵食,吃的時候要往湯里加點醋,味道比不用醋要好多了。黃花糕 用一種叫黃花的藥材和米粉製成,要蘸醬油吃。樣子很象上海人愛吃的地梨糕。
婆餅 已經成為當地百姓酒宴上一道老少皆宜且又必備的菜餚。家家戶戶擺酒席、招待客人或是做點心時都會買些婆餅回去。
主要景點
●古代官道上洪是古代福鼎至泰順羅陽的官道的過往之地。登上村東南向的山嶺沿官道往前行,在道旁可以見到貞節牌坊、石平橋、土地宮及水碓等文物。
●石敢當
旗桿底厝的屋前是潺潺流淌的小溪,橋正對的院牆上鑲有避邪的“石敢當”。“泰山石敢當”是我國民間一種重要的居住及建築的民俗現象。
●新厝
上洪村口與黃氏宗祠相鄰的民居叫新厝,新厝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座精巧、典雅的石木構門樓。門框用石材砌築,屋檐部分的梁檁採用木材。門樓的屋頂為歇山頂,整個樑柱及斗拱均有花紋裝飾。
●旗桿底厝
旗桿底厝第一重門樓坐西朝東,門楣上有“溪山聚秀”四字。進入石門樓後前行左拐為木作門樓。旗桿底厝是一座兩層的大宅,正房與廂房的兩個交接轉彎處各有一樓梯。
●黃氏大宗祠
位於上洪村口,建於1756年。祠堂布局沿中軸線對稱,建築造型顯得華麗氣派,其中猶為突出的是門樓。明間有一塊明代的匾額,有“萬曆辛酉年”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