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會鄉

鎮江市丹徒區上會鎮,始於清宣統三年建鄉。1949年為其益鄉。1958年建益榮公社。1963年建區,為其益小公社。1969年撤區後由原來的楓莊、合偶、敖毅、豐城、上會、其益6個小公社合併為上會公社。1983年改置上會鄉。1988年撤鄉設鎮。全鎮57平方公里、居民3萬人。距丹徒新區行車15分鐘。2005年12月,撤銷上會鎮、上黨鎮,合併設立上黨鎮,鎮政府駐地為上黨鎮。上會鎮亦是江淮方言與吳語方言的分界點,全鎮基本方言為吳語,個別村落(如西新村、南新村)至今任保留著江淮方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上會鄉 所屬地區江蘇省鎮江市 耕地面積39920畝 面積56.4平方公里

上會鄉,位於江蘇省鎮江丹徒縣境內。清宣統三年(1911),現上會鄉地區南部屬仁讓鄉,北部屬歲豐鄉,民國及解放後,建制變動頻繁,1969年並楓莊、合偶、敖毅、豐城、盤榮,其一共6個小公社為上會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鄉。位於縣境南部,東與丹陽縣司徒、行宮、全洲三鄉接壤,南鄰寶堰鄉,西為句容縣白兔鄉,北倚上黨鄉。總面積56.4平方公里,耕地39920畝。轄18個村民委員會,244個村民小組,7250戶,27664人。

具體情況

上會鄉,處寧鎮丘陵和洮滆平原邊緣,北高南低。塔山、仙人山、理山綿延北陲,光華河、勝利河流經南隅,河北為小塊平原圩區。歷史上北旱南澇,農業產量低而不穩。建國後,建上會、豐城、文龍等水庫6座,受益面積1.63萬畝。新開光華河1.8公里,增高加固勝利河兩岸河堤,總長3.5公里。建排灌電站24座,挖乾渠18條,24.3公里;支渠13條,15.7公里。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3台,小型拖拉機371台,排灌動力機械480台,有效灌溉面積2.98萬畝。1985年糧食總產量1868.19萬公斤,年均畝產613.5公斤,水稻單產478公斤,比1978年分別增長30%、55.1%和73.1%,向國家提供商品糧655萬公斤,人均238.6公斤。副業方面;蠶繭623.6萬公斤,茶葉1800公斤,水果5.03萬公斤,蘑菇、平菇12.5萬公斤,成魚175噸,總產值298.17萬元。
鄉辦工業:1985年有水泥、磚瓦、塑膠等12個廠,總產值883.70萬元,上繳利稅140萬元,主要產品有矽酸鹽水泥、石硝等;村辦廠44家,總產值605.90萬元;個體工業總產值225.26萬元。
1985年社會總產值3960.46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959.56萬元,農業總產值1436.88萬元,收益分配人均450.9元。
1985年被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先進單位。
1985年有國中3所,教師64人,學生1164人;國小16所,教師101人,學生2305人;鄉醫院1所,醫護人員29人,病床25張。
鄉政府駐地後上會,解放前為一小村莊,有八、九十戶人家,生產落後,交通不便。鎮寶線通車後,公路穿越村中,逐漸繁榮,企事業單位相繼建立,公路兩側的商店攤點逐漸增多。2至4層的樓房先後建起,自然形成近千米的商業街道。每天有鎮江開往榮炳、陶巷的26個班次的客車過鎮。全鎮機關單位、居戶都用上了自來水。1985年有常住人口3357人,有縣屬公安消防中隊、磚瓦廠、供銷、百貨、銀行、稅務、郵電、糧管所等16家;鄉辦廠3家;合作商店7家;修理、飲食服務、手工業、商店等個體戶70個。
鄉東北部有市屬伏牛山煤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