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匣鄉

石匣鄉

左權縣轄鄉。1958年設石匣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府8公里。面積225.5平方公里,人口0.9萬。太(谷)邢(台)公路和石(匣)陽(光占)公路過境。轄石匣、三家村、扶峪、後扶峪、寨溝、馬廄、獅岩、林河、寺仙、上會、小嶺底、鋪上、口上、紅都、程家莊、蘇家掌、管頭、霍家溝、連莊、范家峪、魏家莊、趙家莊、眗藥溝、詩文溝、馬家莊、前掌、後掌、高家窯、佳莊、神家莊、前上峧、後上峧等33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煤礦、建材、運輸等業為主。農業主產玉米、穀子、水稻、豆類。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石匣鄉(shixiaxiang)位於太行山的西側,清障河畔,左權縣的西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13°北緯36°,東與寒王鄉和遼陽鎮接壤,西鄰榆社縣,南靠龍泉鄉,北與和順縣相連,清障河從石匣鄉中間穿插而過,南太線、石陽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人口與經濟發展狀況

鄉域面積為435.65平方公里, 轄28個行政村30個自然村,4963戶,人口為13675人。全鄉有36個黨支部,1057名黨員,其中機關支部有8個,村級黨支部有28個。石匣鄉是純農業鄉,農業和畜牧業是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農業種植主要以玉米、穀子、大豆等大秋作物為主。近年來,通過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依然徘徊在傳統產業中的農民帶來了新的生機。2011年全鄉經濟總收入43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68元。

地質地貌

石匣鄉境內,其下部為棕紅色薄層砂岩夾紅色泥岩,在管頭村附近的高山地帶,保留有屬於三疊系中部的灰綠色長色砂岩,厚1000米左右。石匣鄉屬於土石山區,這裡巨丘縱橫,石山穿插其間,坡度較緩,土壤由黃色和砂頁岩風化物形成。由於砂頁岩風化物和黃土的結構鬆散,垂直結構發育,抗蝕力弱,水土流失現象嚴重。植被生長稀疏,土壤養分狀況差。境內主要山脈有香菸嶺、老旱嶺、武鄉嶺。

氣候特徵

石匣鄉地處內陸,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徵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大,少雪乾燥;春季雨少風大,寒冷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氣溫漸降,雨量減少,常有霜凍,多晴朗天氣,光照較足。石匣鄉溫涼半濕潤區,境內海拔多在1200米以內,年平均氣溫為5℃—7℃,日均10℃,年積溫為2500—2800℃,全年無霜期為110—13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550—650毫米,蒸發量為1500—1600毫米。境內主導風向多為偏西風和西北風,冬半年(11—4月)為偏西風和西北風,夏半年(5—10月)為 偏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為1.8米/秒。

河流土壤

西清漳河古稱燎水,東漢末年始置了河縣時,即以此水命縣,源於和順縣八賦嶺上官一帶,由石匣鄉蒿溝村北入境,經石匣、遼陽鎮、粟城鄉,在粟城鄉的 上九漳與東清漳河匯合,長60公里;石匣鄉境內地下水分布不均勻,清漳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地下水位較高,水量豐富,易於開採。其餘地方地下水屬於寒武系、奧陶系灰岩水,埋藏深,難於開採;石匣鄉只有淺色草甸上,分布在河流兩岸的 河灘和河谷階地上,地勢地平,土壤層次明顯,砂粘交替,水分狀況良好,自然植被稀少,多為農田。

土地狀況

石匣鄉耕地總面積為41433.75畝,林地164670.82畝,,草地203892.5畝。城鎮及工礦用地4836.9畝,交通面積用地2266.78畝,水域占地14980.98畝。

產業情況

鄉內有發展前景的溫室蔬菜大棚項目長城村和馬廄村兩處;建設有竹寧、姜家莊、馬廄至姜家莊沿線和管頭村四處種植新品種示範基地。此外,馬廄的百畝高粱、趙家莊的反季節蔬菜和寺仙安順溝的雜糧種植,都成為結構調整的成功範例。去年,全鄉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6個,總數達到21個,新發展莊園經濟5處,總數達到25處。全鄉的中小企業發展到19個,工商戶發展到62個。宏遠聚十一醯胺植物塑膠工程、蘇家坡深水山泉、鮮淼葡萄莊園等一批民營企業和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帶動勞動力就業、促進經濟成長的作用日益增強。

種植業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鄉將科技種植、新品種試驗示範做為調產增產的主要手段,強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新建了上會、姜家莊、竹寧、管頭等8個村試驗示範種植基地,在石匣、馬廄、長城發展蔬菜大棚80餘棟,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綠色農業。2011年,全鄉農作物播種面積31863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6508公頃,糧食總產量7998噸,比2010年增長略有增長。在糧食作物中,穀物類播種面積1572公頃,總產量5731噸,薯類作物播種面積127公頃,總產量371噸,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07公頃,總產量403噸,蔬菜作物播種面積153公頃,總產量2875噸。

畜牧業基本情況

我們一手抓糧食生產,一手抓畜牧養殖,進一步穩定和推動了農民增收。2011年,全鄉規模以上養殖小區達到31處,蛋雞存欄128302隻,出欄3萬隻,存欄數占全縣的56%;生豬存欄2400頭,出欄2600頭;其它大牲畜存欄2890頭,其中牛存欄2486頭,出欄1200頭;羊存欄1.4萬隻,出欄1.4萬隻;獺兔存欄6400隻,出欄1.5萬隻。2011年全鄉畜牧養殖總收入達到1560萬元,人均畜牧收入達到1075元。

林業基本情況

全鄉林業用地30.84萬畝,按林種分,生態公益林26.8萬畝,商品林4.04萬畝;按權屬分,國有林地7.56萬畝,集體林地23.3萬畝;按地類分,有林地5.3萬畝,疏林地2.4萬畝,灌木林地12.94萬畝,人工造林未成林地1.2萬畝,宜林地10.6萬畝。
按照縣政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去年初秋,由下交、道佛溝、川口、姜家莊等9個村先行試點,在借鑑試點村成功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於今年年初在全鄉範圍內拉開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序幕。截至目前,55個村組完成調查摸底,其中下交、道佛溝、川口、姚家溝、下白垢等21個村組完成分林到戶任務,24個村組完成村界勘查和林業二類數據核實。

莊園經濟發展情況

我鄉充分發揮交通便利、水源豐富、可利用荒山充裕的優勢,大力開發生態莊園經濟。目前,全鄉共發展莊園經濟25處,規劃總面積達到31633畝,預算總投資6078萬元。已完成經濟林7450畝、生態林3180畝,養羊2800隻、雞15000隻、山豬21頭,完成投資908.8萬元。

農田水利建設情況

我們圍繞農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積極實施整村推進工程,著重解決基礎設施薄弱問題,增強了農業發展後勁。自2007年以來,共完成石匣、馬廄、長城、柳林、林河、合玉、下交等15個村護村護地壩工程,總計7100米,總投資約320萬元;投資約40萬元在店上、道佛溝、魏家莊等5個村實施墊地300餘畝;在下白垢、馬家莊等44個村組實施人畜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約330萬元,其中2010年共實施10個村組,使500餘戶1650人原來吃水困難的農戶吃上清潔甘甜的自來水,解決了村民吃水難的問題。

所轄村落:

寺仙村、舍藥溝村、程家莊村、扶峪村、范家峪村、高家莊村、高家窯村、管頭村、紅都村、後掌村、後扶峪村、後上峧村、鋪上村、霍家溝村、口上村、佳莊村、連莊村、林河村、馬廄村、馬家莊村、前掌村、前上峧村、三家村、詩文溝村、神家莊村、上會村、獅岩村、蘇家掌村、魏家莊村、小嶺底村、寨溝村、趙家莊村、川口村、合玉村、店上村、長城村、石匣村、蒿溝村、前溝村、後溝村、山溝村、上白堠村、下白堠村、道佛溝村、姚家溝村、下峧村、竹寧村、大林村、皂角村、孔家莊村、姜家莊村、祁家岩村、合林村、安陽嶺村、窯底村、趙家村、蘇家坡村、柳林村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