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岡草爐餅

上岡草爐餅

"一爐餅出來

草爐餅顧名思義因用草爐生產而得名。相傳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5年,也就是漢朝王莽篡位以前。相傳漢朝的時候,王莽就是做餅出身,他那個時候做的餅就是現在的草爐餅的前身。王莽之所以能篡位,主要是他的兩個女兒相繼被選入宮中,王莽成了皇親國戚才有機會。

草爐餅是百年古鎮蘇北上岡的特產。每天早晨,草爐餅店前,總會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買餅的人不時緊張地踮起腳尖,仰頭向內張望,心裡計算著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輪到自己,嘴裡還不時提醒別人自覺排隊,生怕受到了影響。一爐餅出來,沒幾分鐘就銷售一空,後面的人就發出失望的噓聲。這種在市場經濟漸近成熟的今天並不多見的場景,在這個小鎮幾十年如一日,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上岡草爐餅上岡草爐餅

上岡燒餅最當行,新出缸爐透鼻香。稍蘸麻油尤味香,品嘗況復有芳姜。草爐餅是百年古鎮蘇北上岡的特產。每天早晨,草爐餅店前,總會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買餅的人不時緊張地踮起腳尖,仰頭向內張望,心裡計算著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輪到自己,嘴裡還不時提醒別人自覺排隊,生怕受到了影響。一爐餅出來,沒幾分鐘就銷售一空,後面的人就發出失望的噓聲。這種在市場經濟漸近成熟的今天並不多見的場景,在這個小鎮幾十年如一日,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張愛玲曾在一篇散文中寫過,當年她在上海居住時,常聽到有些小販,穿巷過街,叫賣“炒爐餅──!”其聲悠悠,引人食慾…

草爐餅工藝講究“酵正、火正、鹼正”,這樣生產出來的草爐餅才能具有“金頂、銅底、玉鑲邊”的效果。20世紀50年代,草爐餅工藝得到了改進,餅型由圓形改成長方形,與黃橋燒餅(俗稱“黃燒餅”)相像。
在草爐餅的出產地上岡,人們對草爐餅的吃法也有講究,一般都是買上幾個草爐餅,切上幾塊醬生薑,沏上一杯茶葉茶,人們稱之為“粗燒餅細吃”。
現在雖然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改善,飲食文化不斷豐富,但草爐餅仍是水鄉人的最愛。一些漂泊異鄉的遊子更是對此情有獨鍾。一些來鹽考察的客商經常特地從鹽城驅車20多公里趕到上岡一飽口福,並帶一些回去給家人品嘗。還有一些出國的水鄉人和外地客,會專程來到上岡訂製草爐餅,作為禮品帶往別的國家,以饋贈那裡的美籍華人。小小的草爐餅傳承了歷史文化底蘊,濃縮著地方飲食習慣,連線的是遊子濃濃的思鄉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