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盛夏正午的太陽,毫無遮擋地照在西北高原的黃土坡上。 雖然已是快放暑假的時候,但學校的孩子們都還穿著長袖的衣服,看上去不那么熱。站在山坡向學校的方向望去,除了學校正中央的一根旗桿上飄揚著一簇鮮紅,方圓幾十里的黃土坡上再沒有別的生命的顏色。講完關於“森林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後,校長宣布放暑假了。臨出學校前,校長再三叮囑同學們,下學期報名的學雜費每人二十四元八角,九月一日開學時一次性交齊。
按照學雜費每人二十四塊八,王燕算了算賬。加上兩個弟弟,三個人加起來一共是七十四塊四毛。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於祖祖輩輩生活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的農民來說,任何一個父母也拿不出來,王燕家也不例外。但為了不像三花姐姐那樣過早地輟學、嫁人,王燕從放暑假那天開始,為下學期自己和兩個弟弟那七十四塊四毛錢的學費忙碌起來。
為了不至於輟學,走上像三花姐選擇的那條路,王燕決定去百公里以外的枸杞園幫人采枸杞掙錢。可車費怎么辦?王燕想到了家裡的雞蛋,那可是一家人都捨不得吃的呀!王燕背著父母,偷偷賣了家裡的雞蛋,又賣了因相親而認識的小男孩的鋼筆,租了相親小男孩的羊羔來養,想盡辦法,吃了不少苦頭,終於掙夠了去枸杞園的車費。暑假轉眼就過去了。開學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王燕從枸杞園回來後,送給三花姐姐一直都想要的一支筆,那是三花姐留作對即將逝去的少女生活的一種紀念。王燕趕在迎親車接走三花姐前的一刻,把筆插進了三花為那支筆準備的一個空筆套。
三花姐被迎親的隊伍接走了。王燕攥著學費奔向學校,望著三花姐漸漸遠去的背影,王燕真的不明白,迎親隊伍中那喜慶的吹打聲,到底在慶祝什麼。
(海報、劇照、下文角色介紹圖片均來自新浪娛樂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王燕 | 吳旭 |
王燕媽 | 艾麗婭 |
王老師 | 楊樹林 |
相親男孩 | 趙雪 |
王大瓜 | 胡志霄 |
王二瓜 | 任歡 |
三花 | 郭好唯 |
三花媽 | 劉揚 |
黑臉盤 | 黃強 |
盲人老者 | 楊蘭峰 |
拖拉機司機 | 羅忠賢 |
職員表
出品人 | 趙冬苓 |
監製 | 王漢平、齊岳、黃建新 |
導演 | 方剛亮 |
副導演(助理) | 李凱、趙青 |
編劇 | 趙冬苓 |
攝影 | 張皓 |
剪輯 | 屠亦然 |
道具 | 王樹領 |
美術設計 | 李曦 |
服裝設計 | 錢卉 |
燈光 | 江洋 |
錄音 | 周光 |
場記 | 王麗娜 |
布景師 | 趙玉純 |
發行 | 林密 |
(職員表內容參考資料 )
角色介紹
| |
| |
| |
|
幕後花絮
1、王燕的扮演者吳旭當時年僅12歲,卻已經 出演了35部影視作品。由於吳旭要考國中,為了不耽誤學習時間,拍完《上學路上》後的幾年內她將不會再接拍影視作品。
2、拍攝本片期間,劇組在當地最好的學校里為吳旭和趙雪請了兩個老師,一個教數學,一個教英語,當劇組因為天氣原因不得不暫停拍攝時,吳旭和趙雪就抽空學習。
3、由於劇情要求,所有鏡頭只能在陽光明媚的天氣下拍攝。而在寧夏,陽光明媚的同時往往會伴隨著狂風和沙塵。工作人員只好在臉上帶著紗巾趕拍,劇組因此被戲稱為“蒙面超人”劇組。
4、2006年,本片編劇、著名劇作家趙冬苓女士將《上學路上》的編劇稿費12萬元捐給寧夏貧困地區的永寧縣閩寧鎮鐵西回民國小,用於多媒體教室的設施建設。
獲獎記錄
時間 | 影節/活動 | 獎項 | 獲獎人 | 參考資料 |
2004-09-19 | 第1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 第2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兒童片 | - | |
最佳編劇 | 趙冬苓 | |||
導演處女作 | 方剛亮 | |||
2005-05-14 | 第1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 最佳兒童演員 | 吳旭 | |
2005-10 | 第28屆德國盧卡斯國際兒童電影節 | 最佳影片 | - | |
第20屆伊朗伊斯法漢國際電影節 | 最佳導演金蝴蝶獎 | 方剛亮 | ||
2005-11-20 | 第14屆印度海德拉巴國際兒童電影節 | 最佳影片 | - | |
最佳導演 | 方剛亮 | |||
2007 | 第8屆希臘奧林匹亞國際電影節 | 最佳女主角 | 吳旭 | |
德國萊比錫青年電影節 | 最佳女演員 | |||
未知 | 聯合國國際青少年兒童電影中心CIFEJ獎 | 未知 | 未知 | - |
時間 | 影節/活動 | 獎項 | 獲獎人 | 參考資料 |
2004-08-21 | 第1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 第2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女配角 | 艾麗婭 | |
2005-05-01 | 第1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 最佳導演 | 方剛亮 | |
最佳處女作 | 方剛亮 | |||
2005-05 | 第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 亞洲新人獎 | - | |
2005-06(?) | 第35屆義大利吉弗尼(Giffoni)青少年電影節 | 金格里芬獎(Golden Gryphon Award) | - | |
2005-08 | 第1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 優秀少兒影片 | - | |
優秀少兒女演員 | 吳旭 | |||
2005 | 第5屆韓國光州國際電影節 | 最佳影片獎 | - |
時間 | 榮譽 | 參考資料 |
2005-03 | 獲三部委(教育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中小學生影視教育協調工作委員會)聯合推薦的批文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預旺鎮張家樹國小學生馬燕,五年級時,因為家貧輟學。法國公使夫人到西海固參觀時,看到了馬燕寫的三本日記。不久後,《馬燕日記》在法國《解放報》上發表,引起法國社會鬨動,然後正式出版,在歐洲成為暢銷書,先後被翻譯成六國文字。趙冬苓被這個故事打動,前往寧夏採訪並創作出劇本。 雖然本片以《馬燕日記》為創作由頭,但導演方剛亮表示,《上學路上》不是《馬燕日記》的電影版, 《上學路上》的故事由趙冬苓重新創作,和《馬燕日記》沒有關係。
•劇本創作
該片編劇、著名作家趙冬苓到寧夏採訪時,了解到寧夏同心縣人非常善於做生意——一個同心人拿著一個雞蛋走出一百里路去,這個雞蛋就能增值到五塊錢。她因此受到啟發,設計了主人公王燕賣十個雞蛋得到“第一桶金”的劇情。 2003年10月,經過四次修改, 《上學路上》劇本的初稿完成。
•遴選導演
路學長、陸川、張一百等第六代導演都接到過劇本,由於檔期的衝突,他們都只能放棄節拍。經再三考察,影視中心選擇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師、青年導演方剛亮為該片導演。
•選取外景地
同心縣的預旺鎮中有一座古城樓,導演方剛亮欲將其用作外景地。然而不久鎮政府已和銀川市的開發商簽下了開發項目,準備拆除此城樓,城樓已經寫滿了“拆”字。經鎮裡、縣裡各方面的關係準備協商無果,最後方剛亮和製片主任侯鴻亮把開發商和各級領導都請到這個城樓子跟前開了一個現場會,才把這個城樓子延期保留下來。
劇組尋找主場景(村莊、學校)也花了不少時間:為了尋找這個村莊幾乎跑便了整個同心縣,終於在一個山坡上發現了一個已經破敗的學校,與遠處的村落遙相呼應,非常符合劇情。但經了解,這是當年《美麗的大腳》劇組搭建的。劇組只好繼續尋找,最終找到另一個符合要求的村莊。
•拍攝期間
為了讓王燕的扮演者吳旭演得更加真實自然,導演還安排她每天下午在當地由副導演帶著到集市賣雞蛋體驗生活。為拍出地方特色,劇組在演員服裝和化妝上完全“拷貝”當地人。
•多次更名
電影開始拍攝時,名字暫定為《學費》;後來因為影片中有“聽手”(西海固地區進行交易時的一個術語)的劇情,改成《讓我聽聽你的手》;但“聽手”雖然生動,卻不能表現電影的全部內容,最後由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改成了《上學路上》,“路”字既有現實中路的意思,也有王燕求學之路的意思。
發行信息
播映
時間 | 地點 | 備註 | 參考資料 |
2004-09 | 銀川 | 第1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片 | |
2005-02 | 柏林 | 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參展 | |
2005-04 | 北京 | 第1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參賽片 | |
2005-05 | 上海 | 第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參賽片 | |
2005-06 | 北京 | 北京師範大學“揚起你的笑臉”兒童電影節開展影片 | |
2006-04 | 北京 | 2006北京青少年公益電影節 |
上映時間 | 地點 | 參考資料 |
2005-03-22 | 濟南(全國首映) | |
2005-06 | 北京 | |
2005-09 | 廣州 | |
2006-05-30 | 上海 |
時間 | 說明 | 參考資料 |
2006-04-15 | 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CCTV-6青少年公益電影節主題影展” | |
2007-09-12 | 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 |
發行
國內
為了配合發行,發行公司先於影院去主動和學校聯繫,並組織小規模的看片會、座談會,主要在城郊區影院進行推廣。為了調動影院更大的積極性,影院達到一定票房成績後,發行公司從自己的分賬利潤中再拿出一部分獎勵給影院。這樣在2個月內,僅北京就有約4萬人次觀看本片。
國外
2004年9月14日,《上學路上》以100萬的價格將海外著作權簽售。
(《上學路上》北京首映圖片來自新浪娛樂 )
票房
《上學路上》自上映後,在北京烽火院線1個月內上映62場次,有2萬人左右觀影,票房成績接近20萬元。自2005年4月初開始發行到“六·一”過後,北京票房成績將近40萬元。
影片評價
影片自始自終都流淌著大西北明亮的陽光,孩子們快樂、純真又狡佶的笑臉,歡快、跳躍有矯健的步子,真實地再現了苦難和貧窮中的兒童世界——在孩子們的眼中,世界永遠是快樂的。 (金雞獎評語)
這部影片敘事線索簡單明了,故事情節主要圍繞王燕掙學費這箇中心事件展開。為了使故事生動有趣,在這基本的情節線索中,影片不斷設定懸念。故事正是在這樣的懸念之下才顯得一波三折,緊緊吸引了觀眾。除了懸念,影片還加入了許多生活化的喜劇元素,比如王燕相親;黑臉大漢賣羊的情節等等都使得影片充滿了趣味與幽默的特點。喜劇元素的加入使得本片成功擺脫了以往兒童影片說教式的特點。 (新浪娛樂評價)
《上學路上》故事純淨、簡約、積極、生動,自始自終都流淌著大西北明亮的陽光,陽光下的孩子們臉上看不到因為貧窮而帶來的抱怨和自卑,仿佛回到純真澄淨的世界,回歸人性之初。電影敘事結構與表現形式出色,兩者相輔相成、遙相呼應,演繹出一幅厚重的“西部風情”。在片中,電影畫面主觀的人文色彩與悲涼的背景音樂交疊套用,產生出的強烈震懾感,加深渲染了影片的主題。影片拍攝鏡頭運動自由流暢,寫意、自然的光線處理,結合寓言式的、飽含象徵意味的畫面構圖,體現了本片導演與攝影師深厚的表現與表達功力。 (寧夏新聞網評價)
社會影響
2005年4月,《上學路上》在山東上映後,當地媒體、影院舉辦了“牽手西部兒童,共創美好明天”、“助學支教愛心專場”等公益活動,將票房用於寧夏西海固貧困兒童的教育“志願助學支教服務接力”活動。
2005年《上學路上》在廣州上映時,海珠區主辦方還與珠江院線舉辦了“《上學路上》貧困學生免費專場”等活動,並專門設立了“海珠區電影助學基金”,從《上學路上》票房中提取10%捐贈資助該區的貧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