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校正法

三點校正法又叫做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根據被測量物質分子對紫外-可見波段範圍(150~800納米)單色輻射的吸收或反射強度來進行物質的定性、定量或結構分析的一種方法。分光光度測量是關於物質分子對不同波長和特定波長處的輻射吸收程度的測量。

概述

三點校正法又叫做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根據被測量物質分子對紫外-可見波段範圍(150~800納米)單色輻射的吸收或反射強度來進行物質的定性、定量或結構分析的一種方法。分光光度測量是關於物質分子對不同波長和特定波長處的輻射吸收程度的測量。

原理

描述物質分子對輻射吸收的程度隨波長而變的函式關係曲線,稱為吸收光譜或吸收曲線。紫外-可見吸收光譜通常由一個或幾個寬吸收譜帶組成。最大吸收波長(λmax)表示物質對輻射的特徵吸收或選擇吸收,它與分子中外層電子或價電子的結構(或成鍵、非鍵和反鍵電子)有關。朗伯-比爾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的基礎。這個定律表示:當一束具有I0強度的單色輻射照射到吸收層厚度為b,濃度為c的吸光物質時,輻射能的吸收依賴於該物質的濃度與吸收層的厚度。其數學表達式為: 式中的A叫做吸光度;I0為入射輻射強度;I為透過吸收層的輻射強度;(I/I0)稱紫藤為透射率T;ε是一個常數,叫做摩爾吸光係數,ε值愈大,分光光度法測定的靈敏度愈高。

組成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由5個部件組成:①輻射源。必須具有穩定的、有足夠輸出功率的、能提供儀器使用波段的連續光譜,如鎢燈、鹵鎢燈(波長範圍350~2500納米),氘燈或氫燈(180~460納米),或可調諧染料雷射光源等。②單色器。它由入射、出射狹縫、透鏡系統和色散元件(稜鏡或光柵)組成,是用以產生高純度單色光束的裝置,其功能包括將光源產生的複合光分解為單色光和分出所需的單色光束。③試樣容器,又稱吸收池。供盛放試液進行吸光度測量之用,分為石英池和玻璃池兩種,前者適用於紫外到可見區,後者只適用於可見區。容器的光程一般為0.5~10厘米。④檢測器,又稱光電轉換器。常用的有光電管或光電倍增管,後者較前者更靈敏,特別適用於檢測較弱的輻射。近年來還使用光導攝像管或光電二極體矩陣作檢測器,具有快速掃描的特點。⑤顯示裝置。這部分裝置發展較快。較高級的光度計,常備有微處理機、螢光屏顯示和記錄儀等,可將圖譜、數據和操作條件都顯示出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