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暢想曲

三門峽暢想曲

《三門峽暢想曲》是劉文金創作於1960年的一首二胡曲,是當代優秀的二胡創作作品之一。其創作內容、結構、形式等都有著一定的獨特性,建立三門峽水庫中的幾個畫面,創作上在繼承傳統民間音樂中常見的創作原則的同時,技法上還借鑑外來的迴旋曲式結構,構成了帶再現的四部曲式,其內容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三門峽水庫工地勞動人民的生活實景,歌頌了社會主義建設者積極樂觀的態度。被譽為二胡與鋼琴結合的典範,是繼《豫北敘事曲》之後,劉文金先生二胡藝術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1-2]

創作背景

三門峽暢想曲曲譜三門峽暢想曲曲譜

二十世紀50年代以來,黨的文藝方針強調“為工農兵服務”、“為政治服務”,這就要求音樂創作要把思想性擺在第一位,強調音樂作品以反映革命歷史和社會主義的現實生活為首要目的,這是作曲家必須遵循的創作原則之一。尤其在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前期,音樂創作的顯著特徵即是以這種反映群體的精神風貌為主流,那些雄壯的進行曲,歌頌勞動、豐年,歌唱新中國、讚美新生活的作品成為時代的主鏇律。在慶祝建國10周年之時,劉文金在題材選取上有意與新中國誕生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相結合,通過音樂來表達億萬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喜悅與歡呼。作曲家避免了當時社會上較為膚淺的公式化、概念化的頌揚,而是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思想感情出發,運用較為獨特的形式和極富個性的音樂語言來展示人民民眾的生活及情感。

三門峽市位於黃河南岸、河南省的西部,下轄兩市一區三縣,為豫、陝、晉三省交界處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三門峽水庫是黃河上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一座曾經引起成千上萬人迷狂歡呼的水庫。在六十年代初,國家正處於困難時期,為了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而勞動者也同樣地投入了火熱的激情去建設三門峽。作曲家劉文金就是在六十年代初依據三門峽建設的場景,特別是那時人們火熱的勞動場面,激發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力,並且融入了西洋音樂中的曲式結構而創作了二胡獨奏曲《三門峽暢想曲》。

簡介

此曲為劉文金於1960年所作,是當代優秀的二胡創作作品之一。作者採用了建立三門峽水庫中的幾個畫面,創作上在繼承傳統民間音樂中常見的創作原則的同時,技法上還借鑑外來的迴旋曲式結構,構成了帶再現的四部曲式。寫出了一個活躍的、舞蹈性的快板段落為主部,在樂曲中多次循環地變化再現,中間插入幾個歌唱性進行曲部分,使音樂有對比發展。作者對樂曲寫有如下說明:引子──當人們登高展望時,整個三門峽水庫的壯觀引起了無限廣闊的引以自豪的感受,音調激情而高亢。第一段──富有舞蹈性節奏的主部音調,是建設者們愉快豪爽的形象。第二段──進一步表現了建設者們崇高的志願和堅定的信心。第三段──音調比較輕鬆、含蓄。第四段──音調非常柔美抒情,主要表現對於勞動的讚美和對未來的想像。第五段──是一幅勞動的畫面,音調時而輕鬆愉快,比較歡快,而後情緒緊張。第六段和尾聲──主部和第一插部的最後再現,樂曲更加火熱,火爆,在十分熱烈的氣氛中結束。此外,作者還創作有《豫北敘事曲》《長城隨想曲》《雪山魂塑》等二胡曲,都成為當代民樂二胡中比較具有藝術性的作品。

演奏技巧

《三門峽暢想曲》是當代著名作曲家劉文金青年時代的作品,作於1960年。作者採擷了三門峽水庫工程中的幾個畫面,採用迴旋曲式結構,描寫了三門峽水庫的雄偉壯觀,刻畫了建設者們豪爽的形象,表達了他們崇高的志願和對未來的憧憬。

當人們登高展望時,整個三門峽水庫的壯觀引起了無限廣闊的引以自豪的感受,音調激情而高亢。

引子,比較遼闊、激昂。在這個引子過程中,要避免過慢、停滯的感覺。

第一段富有舞蹈性節奏的主部音調,展現了建設者們愉快豪爽的形象。這段節奏比較鮮明、熱烈。所以在演奏過程中,要注意後十六分音符不要太擠。

第二段進一步表現了建設者們崇高的志願和堅定的信心。這段音樂比較富有歌唱性,在演奏#4的過程中,#4的裝飾一定要清晰。

第三段音調輕鬆、含蓄,較前面一段稍平緩,作了同主音的調性轉換,很有特色。

第四段主要表現對於勞動的讚美和對未來的想像。音樂比較優美抒情猶如群舞。這是比較歸正的三部曲式。由於採用37弦二胡較為擅長的把位,所以在演奏過程中不要太過於粘滯、苦澀。要儘量使其流暢,同時要注意揉弦的變化,有時揉弦有時不揉,揉與不揉巧妙結合。

第五段為小快板,音調時而輕鬆愉快,時而情緒緊張,表現了勞動的場面。在這一段里出現了較多的跳把,需經過反覆的練習才能達到快速、準確。在演奏1、2、3、5這四個音的時候,左手的手形要取中,一三指向外延伸。為了把音樂推向高潮,可以把撥弦的左手去掉,把注意力放在右手,注重運弓的長度和力度。在後面的三連音的演奏中應避免演奏的狹窄與不平均,也就是要表現得寬廣均勻而有氣魄,一氣呵成。要提醒的是,本段最後一個音切勿收得潦草,一定要順勢強收,以確保本段音樂形象的完整性。

第六、七段和尾聲是主部和第一插部的最後再現,樂曲是熱烈地而且是闖入進行的。2的連線很妙,使尾聲與全曲渾然一體,自然而流暢。在本段中可以把連線都去掉,這樣就加大了音樂的強度,形成了一個漸進增長的勢頭,一直到有力的結束。

《三門峽暢想曲》被譽為二胡與鋼琴結合的典範,是二胡藝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社會評價

作為劉文金的成名作,這首二胡曲鮮明體現了他早期民族器樂創作的藝術特色,如鏇律主題總是流露出濃郁的民族風格,而對於鏇律的展開、多聲思維的運用等方面,則更多地流露出將中國民間音樂、戲曲、說唱音樂與西方古典作曲理論進行有機結合的創作思路,與豫北敘事曲一起被譽為二胡藝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作者簡介

劉文金先生劉文金先生

劉文金(1937~2013),河北唐山人,祖籍安陽。作曲家,1961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歷任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藝術總監、以及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等職;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藝術指導。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2001年被聘為韓國中央大學校國樂大學教授。2013年6月27日22時21分劉文金先生去世,享年76歲。劉文金創作的每部作品都有著獨特的個性,他寫的作品幾乎都找不到某個民間固定音調的原型,但是又使人感到它們都有著傳統的血緣關係;這就是他長期學習傳統、學習民族民間音樂、學習西洋音樂,經過消化、提練,再創作的結果。他寫的音樂沒有說教式的音調,聽眾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親切感人,有著民族音樂的神韻;繼而聽之,能使人思索、回味;細而察之,使人感到他的作品中貫穿著一種藝術哲理,因而被稱為:追求民族音樂神韻的作曲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