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藤狀灌木,高0.5-2米。
枝細瘦,暗紫色,無毛,疏生皮刺,有時具白粉。
單葉,卵狀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長4-9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臟形,稀近截形,兩面無毛,上面色較淺,3裂或不裂,通常不育枝上的葉較大而3裂,頂生裂片卵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或缺刻狀鋸齒;葉柄長1-3(4) 厘米,無毛,疏生小皮刺,基部有3脈;托葉披針形或線形,無毛。
花常3朵,有時花超過3朵而成短總狀花序,常頂生;花梗長1-2.5厘米,無毛;苞片披針形或線形;花直徑1-1.7厘米;花萼外面無毛;萼片三角形,頂端長尾尖;花瓣長圓形或橢圓形,白色,幾與萼片等長;雄蕊多數,花絲寬扁;雌蕊約10-50,子房無毛。
果實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紅色,無毛;核具皺紋。
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山坡雜木林或草叢中,也習見於路旁、溪邊及山谷等處,海拔500-2800米。
分布範圍
產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福建、台灣、四川、雲南、貴州。
越南有分布。
主要價值
苦,寒。活血散瘀、止血。治吐血、痔瘡出血、跌打。煎服15-25克。外用適量,煎洗。
套用
全株入藥,有活血散瘀之效。煎水熱敷,治跌打損傷等。
栽培技術
懸鉤子種植季節
不分南北,氣溫在0℃以上時都可以栽植,但以春秋兩季為好。春季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秋季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為栽植最佳時間。春季栽植的當年有少量掛果,秋季栽植的翌年夏季多數能掛果,第3年進入盛果期,可連續結果30年以上。
盆栽懸鉤子要選用口徑30厘米以上的大盆,每盆一株,並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換盆,栽植3年以上的懸鉤子要換上口徑40至50厘米的大缸,才能保證產量。植株根部要填入足夠的基肥,以腐熟的土雜肥為好。
懸鉤子種植方式
懸鉤子栽植方式有單株栽植和帶狀栽植。單株栽植適用於宅旁零星空地栽植,以及分櫱力較弱的黑山莓,單株栽植行株距均為2米;帶狀栽植適用於大面積栽植,帶狀栽植的行距為1.5米,株距為0.8米,每畝定植穴555個。北方埋土防寒地區的行距為2.5米,株距為0.3米,每畝定植穴330個。無論是單株栽植還是帶狀栽植,為了早日形成繁茂的株叢,儘早達到豐產株叢密度,以每穴栽2-3株為宜。
懸鉤子科學栽培
栽前要將苗木的根系在水中浸泡12-24小時,使根系吸足水分以利提高成活率。栽植的要求是深栽淺埋,深栽就是苗木的根系要距地面10-15厘米,淺埋就是在苗木周圍30厘米以內,覆土時不要超過苗木原有的土印。深栽是因為每年新生的根狀莖隨著樹齡增長而逐年上移,而下邊的根系會逐年老化,為保證樹體的正常生長,要深栽。淺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縮短緩苗期,提高成活率。
懸鉤子春季栽植後,由於植株的營養中心在地下根部,而不是地上,一般需要1-2個月的時間才能抽出基生枝,這是懸鉤子與其他種類果樹不同的特殊性,所以調查懸鉤子的成活率宜在栽後2個月進行。秋栽後,懸鉤子的根系在土壤結凍前已恢復生長,而地上部分芽體進入休眠狀態不萌發,這樣不僅提高了成活率,而且為第二年的快速生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懸鉤子秋植的成活率要比春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