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稜鏡[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學儀器]

三稜鏡[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學儀器]
三稜鏡[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學儀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稜鏡是光學稜鏡中的一種形式,在外觀上呈現幾何的三角形,是光學稜鏡中最常見,也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但並不是最常用到的稜鏡。三稜鏡最常用於光線的色散,這是將光線分解成為不同的光譜成分。利用不同波長的光線因為折射率不同,在折射時會偏轉不同的角度,便會造成色散的現象。這種效應也被用來對稜鏡物質進行高精密度的折射係數測量。

基本信息

三稜鏡

00
它是由透明物質(通常是玻璃)所製造的一種三角形物體。它的各邊都切成四十五度角。當光進入三稜鏡時會反射。三稜鏡常用在雙筒望遠鏡中以縮窺管的長度。學術上用核截面為三角形的透明體叫做三稜鏡,光密媒質的稜鏡放在光疏媒質中(通常在空氣中),入射到稜鏡側面的光線經稜鏡折射後向稜鏡底面偏折。
光從稜鏡的一個側面射入,從另一個側面射出,出射光線將向底面(第三個側面)偏折,偏折角的大小與稜鏡的折射率,稜鏡的頂角和入射角有關。白光是由各種單色光組成的複色光;同一種介質對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所以,因為同一種介質對各種單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通過三稜鏡時,各單色光的偏折角不同。因此,白色光通過三稜鏡會將各單色光分開,即色散。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做了一次非常著名的實驗,他用三稜鏡將太陽白光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的七色色帶。據牛頓推論:太陽的白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白光通過三稜鏡的分解叫做色散,彩虹就是許多小水滴為太陽白光的色散,各色波長如下(納米): 紅:660
橙:610
黃:570
綠:550
藍:460
靛:440
紫:410

製作簡易三稜鏡

方法1

製作材料:長10厘米寬4厘米透明玻璃片3塊,邊長為4厘米的等邊三角形玻璃片2塊。玻璃膠、清水。
製作步驟:把3塊長方玻璃片和1塊等邊三角形玻璃片用玻璃膠粘成一個三稜柱容器,注意要粘牢且要密封,待乾透後,再在此容器中注滿清水,另1塊等邊三角形玻璃片用玻璃膠密封蓋上待乾。即可得到一個簡易三稜鏡。

方法2

製作材料:易拉罐1隻,水、玻璃膠水。
製作步驟:把易拉罐剪開折成一個三稜柱容器,並用玻璃膠做容器的密封處理,在容器中加入清水,再用透明膠帶在開口處稍作密封處理。把容器豎直放入冰櫃中,結冰後取出。放在熱水中稍浸一會兒,打開封口,取出冰塊。你將得到一個“冰塊三稜鏡”。易拉罐容器可以反覆使用製作冰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