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琴記

其一金徽,其一石徽,其一玉徽。 今人有其一已足為寶,而余兼有之,然惟石徽者,老人之所宜也。 嘉�七年上巳後一日,以疾在告,學書,信筆作歐陽氏三琴記。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三琴記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歐陽修
【作品體裁】論述

作者簡介

歐陽修在其父歐陽觀任綿州推官時(今四川綿陽市涪城區內),四歲喪父,隨叔父歐陽曄在湖北隨州長大,廬陵人(現江西永豐人),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諡號文忠,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也有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柳,歐,蘇)之說。
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喜獎掖後進,蘇軾、蘇轍二兄弟、蘇洵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爛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其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
歐陽修死後葬於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建國後的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在其故里江西永豐建有永叔公園,內有歐陽修紀念館、六一亭等建築。

作品原文

吾家三琴,其一傳為張越琴,其一傳為樓則琴,其一傳為雷氏琴,其製作皆精而有法,然皆不知是否。要在其聲如何,不問其古今何人作也。琴面皆有橫文如蛇腹,世之識琴者以此為古琴,蓋其漆過百年始有斷文,用以為驗爾。
其一金徽,其一石徽,其一玉徽。金徽者,張越琴也;石徽者,樓則琴也;玉徽者,雷氏琴也。金徽其聲暢而遠,石徽其聲清實而緩,玉徽其聲和而有餘。今人有其一已足為寶,而余兼有之,然惟石徽者,老人之所宜也。世人多用金玉蚌琴徽,此數物者,夜置之燭下炫耀有光,老人目昏,視徽難準,惟石無光,置之燭下黑白分明,故為老者之所宜也。
余自少不喜鄭衛,獨愛琴聲,尤愛《小流水曲》。平生患難,南北賓士,琴曲率皆廢忘,獨《流水》一曲夢寢不忘,今老矣,猶時時能作之。其他不過數小調弄,足以自娛。琴曲不必多學,要於自適;琴亦不必多藏,然業已有之,亦不必以患多而棄也。
嘉�七年上巳後一日,以疾在告,學書,信筆作歐陽氏三琴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