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九層糕

又,九層糕白色[相對而言],如白銀,糕一層層,喻“層層高”。 那時,九層糕的主料是紅米[大米一種]。 由於九層糕是用紅米製成,味道秀美,與塌頭糕一樣,冷吃別有風味。

閩東三沙很多傳統的小吃和食品,於今一想,回味無窮。而現在,有些小吃,與我已成往事,與我的下一代也已變成了“課本歷史”,九層糕就是其中之一。 這種環境的改變抑或生活的改變,是否剝蝕了我們的文化積澱?
其實,先民們挺聰明的,有時利用物質某特徵屬性和漢文字的諧音來傳遞一種美好的意向。而節日裡的年糕,恰恰說明了這一點。那時過年,每家總要蒸兩大糕:年糕和九層糕[大多數人不會做九層而只蒸一層]。年糕紅色,似黃金,糯米有粘性,喻“年年高”。又,九層糕白色[相對而言],如白銀,糕一層層,喻“層層高”。這寓意著家家戶戶對生活水準日日年年高的祈福和招財進寶的祈盼。
做九層糕,看似簡單,其實挺難。那時,九層糕的主料是紅米[大米一種]。製作時,先將紅米淘淨置桶內,用冷水浸沒一夜。翌日,待用手指可捻粹米粒時,就連米帶水用家中的石磨磨成水粉米漿。磨時順便放入幾個八角,在磨好的水粉里加入少許鹽和食用鹼,再加上適量水拌勻備用。配水粉的水量極關鍵,調的太稀,蒸出的糕偏軟、粘牙;太稠,吃得死硬。然後,壘起七星灶,在大鍋里擱上一些水,放入隔有排氣孔的蒸籠,鋪上經水浸濕的墊布,用大火把水燒開後,將水粉用小碗舀入蒸籠內約一公分高,並記住小碗舀數,以便各層厚度一致,蓋嚴,用中火蒸約十五分鐘,再掀開蓋子,待糕面凝固至九成熟,即可澆上第二層,如此反覆,直到九層全部蒸完。但邊蒸邊要往鍋內加水,以防乾蒸。記得那時,我母親還延續先輩的傳統,在灶台邊燃一炷香,作為蒸糕的時志。
做得極好的九層糕,切一塊,其質感光滑、鮮嫩,切面層層勻稱,條線分明;層與層之間絲毫不分離,可用手指揭開時,卻面上平滑、不粘膩。 手裡帶一塊,撕開一片,含在口裡邊做抖顫邊咀嚼,愈嚼愈香,極其樂趣。
由於九層糕是用紅米製成,味道秀美,與塌頭糕一樣,冷吃別有風味。煎、煮皆可。尤其是煎,外層香酥,內里香嫩,特別是外皮,你可要剝下吃,吃後你可有“三日不知味”的感覺。 可現在已經很少人去製作了,令人嘆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