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樹松花江橋

三棵樹松花江橋

三棵樹松花江橋位於哈爾濱市三棵樹,是中國境內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本橋設計時,吸取了濱洲線哈爾濱松花江橋淺基的教訓,釆用了深基和較大跨度的鋼樑,故運營數十年來,未遭水害。

三棵樹松花江橋位

三棵樹松花江橋三棵樹松花江橋
三棵樹松花江橋位於哈爾濱市三棵樹,是中國境內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
本橋上層為公路,全長1147.6米,雙車道;下層為單線鐵路橋,橋長1039.6米,共15孔。1932年3月開始勘測,同年11月開工,1933年11月,鐵路部分竣工,1934年9月,公路部分竣工,全橋建成。本橋由日本鐵道省研究所、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設計、施工。

施工

本橋橋址在濱洲線哈爾濱松花江橋的下游6公里處,水文、地質情況兩橋類同。橋址水道順直,洪水期江面寬約l000米。為便於通航,桁下通航淨空為9.8米。下部結構,正橋橋墩均採用鋼筋混凝土氣壓沉箱基礎。橋墩基礎的施工因所處水位的差異,採用了三種不同方法。第一種,枯水施工季節墩位處無水,採用就地灌築沉箱的方法;第二種,施工時水位不深,採用築島後灌築沉箱的方法;第三種,墩位處江水較深和施工時水位較高,採用浮運木沉箱施工方法。
全橋沉箱於1933年1月22日起先後開始挖土下沉,至同年9月2日14座沉箱全部下沉完畢。在沉箱基礎上建造的鋼筋混凝土空心墩。上游側由沉箱頂至洪水位處安裝了三角形角鋼破冰棱。為預防江水浸入墩內空心部位,以砂和瀝青拌合的填料充實至洪水位以上。兩岸正橋橋台和公路引橋墩台均採用木樁基礎,墩台均用鋼筋混凝土灌築。本橋上部為15孔平弦鋼桁梁,其中12孔為64米簡支鋼桁梁,第3~5為懸臂樑。全部鋼樑均由日本製造。鋼樑架設採用滿布腳手就地拼裝,並先建棧橋,鋪設軌道,以便龍門吊機順全橋通行。拼梁南北並進,北端於1933年8月11日開始,南端於9月17日開始,11月26日在懸臂樑橋跨相會合攏。
鐵路無引橋。公路每岸各有上承鋼板梁2孔,長約50米,並用30米半徑的反曲線連線。公路路面寬在正橋上為6米,在反曲線上為7.2米,無人行道。路面為鋼筋混凝土,上鋪瀝青砂,在反曲線上則鋪砌花崗石,以防冰凍路滑車輛行駛困難。
本橋設計時,吸取了濱洲線哈爾濱松花江橋淺基的教訓,釆用了深基和較大跨度的鋼樑,故運營數十年來,未遭水害。基礎施工採取岸邊製作木沉箱(即沉箱外殼),浮運就位後再灌築混凝土,成為重型鋼筋混凝土沉箱,此種施工方法無需複雜的起重設備,頗具特色。但施工棧橋和架梁腳手均用木樁,致江面木樁橫江林立,船舶往來碰撞甚多,很不安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