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研究

《三星堆研究(第1輯)》主要內容: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和研究,是中國考古學史的重要篇章。傳統的看法是,四川古屬西南夷,沒有什麼足以稱道的文化,而且蜀道艱難,與中原華夏隔絕不通。儘管漢代揚雄的《蜀王本紀》還有佚文存留,晉人常璩的《華陽國志》更設專篇記述,但由於其間多雜以神話傳說,被不少學者斥為不可憑信,四川古史成為一片空白。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好像是一縷曙光,逐漸將這迷茫荒昧的黑暗照亮了。由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和三星堆研究院策劃編撰的《三星堆研究》叢書,現已開始出版。這套叢書首先把已有的田野考古簡報、報告和研究論作蒐集彙輯起來,堪稱過去工作的綜合總結,同時還要面向國內外,繼續收錄,以推進三星堆遺址及古蜀文化探索的發展。這是一定會受到學術界歡迎的大好事,主編單位囑我為叢書寫幾句話,自然是不容推辭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0月1日)

平裝: 31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1023080

條形碼: 9787501023080

尺寸: 28.4 x 22.2 x 1.8 cm

重量: 962 g

內容簡介

《三星堆研究(第2輯)》收錄論文三十二篇,代表了有關三星堆研究的最新和較高的學術水平。三星堆文明通過南方絲綢之路與世界古代文明互動交流,奠定了三星堆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圍繞三星堆、巴蜀文化及南方絲綢之路展開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

目錄

南方絲綢之路通論

論繁蜀巢與西周早期的南方經營

南方絲綢之路滇越交通探討

“南方絲綢之路”上發現的“立桿測影”文物

“老鼠嫁女”:從印度到中國

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於西南絲路東線問題的初步思考

巴蜀文化與南方絲綢之路

三星堆古蜀文明與南方絲綢之路

巴蜀文化在西南地區的輻射與影響

古蜀文明與周邊各文明的關係

雲南“滇東北”地區川滇間的文化交流線

淺議滇東黔西地區與巴蜀的關係

峨眉青銅文化在巴蜀文化南傳中的地位和作用

先秦巴蜀與南絲路研究述略

西南區域文化與南方絲綢之路

漢源曬經石與南方絲綢之路

鹽源青銅器中的“一人雙獸紋”青銅枝形器及其相關問題初探

對鹽源盆地青銅文化的幾點認識

從青銅尊銘文探索蜀都古城對外的水上通道

圖像傳統與形式變遷:巴蜀青銅器圖像研究

川西北高原與四川盆地間的史前交通考述

茂縣南新牟托一號石棺墓及陪葬坑出土部分器物淺析

邛人農業考

漢代開通零關道的戰略意義

西南地區出土搖錢樹與民俗

滇鼓用途面面觀

南絲路上的雲南青銅文化

南方絲綢之路與雲南古代社會的關係研究

試析滇青銅器表面的三大加工技術

朱提文化初探

昭通出土的早期佛像及其他

“南方絲綢之路”對曲靖青銅時代墓葬的影響

雲南祥雲戰國木槨銅棺墓墓主族屬與身份

保山青銅器述略

後記

編輯推薦

《三星堆研究(第1輯)》由四川出版集團,天地出版社出版。

文摘

Ⅱ.四川的舊石器和早期新石器

二十五年來,J·休斯頓·埃德加先生(J.Huston Edgar,又譯葉長青一譯註)走遍川內桂湖、嘉定(樂山)、灌縣、雜古腦、雅州、打箭爐等地,甚至到過更偏遠的地方,四處尋找石刀、刮削器、石鋤、礪石等古代石器及石器碎片。這些石器有一部分屬於人類最原始的文化,有的則經過了人工打磨,年代要晚一些。埃德加先生也許是第一個在中國發現了這些古代石器,並將發現的成果整理成書面報告的人。在他之後,又有一些人在華西地區致力於這項工作,如T.庫克(T.Cook)、筆者、C.L福斯特(C.L·Foster)、D.S.巴特爾(D.S.Barter)的孩子們,最後還有戈登·鮑爾斯(Gordon Bowles)。埃德加們從長江沿岸、成都平原、峨眉山的新開寺甚至打箭爐附近海拔14000英尺的高山上採集到的這些石器,分屬於三到五種不同的文化時期(參見《華西邊疆研究學會雜誌》第二卷。在有關人士的支持贊助下,埃德加先生和鮑爾斯先生共同的研究成果也將於近期由鮑爾斯先生整理成書面報告)。其中很多是平衡器、尖狀器和曲狀器,有的形狀類似回飛鏢和鐮刀,但沒有一件呈圓形和方形,做工也都非常粗糙。有的看來是供右手持拿的銼削器,但沒發現任何使用金屬的跡象。

Ⅲ.成都平原出土的晚期新石器

1931年,漢州(廣漢)的一位開明官員帶給當地的董篤宜(V.H.Donnithorne)牧師一些出土石器,後兩人又帶著它們找到了筆者。不久,我們三人一起實地考察了石器的出土地,並對石器進行了拍攝、研究和測量。最後這批石器全被那位官員贈送給華西大學博物館收藏,本文也收錄了一些它們的照片。早在明代,當地人就根據地勢開鑿了一條灌渠,從灌縣引水灌溉高處的農田。灌渠開鑿至上述石器出土的位置時,挖到了古代地層(參見戴謙和著《成都地區的灌溉工程》,載於《嶺南大學科學雜誌》),並出土數座漢墓,墓磚就被用於修築我們在現場所看到的那座便橋。但是,更深處的地下文化層沒被擾動,多年來一直得到很好保護。大約四年前,一位思想較開明的農民準備在這條明代開鑿的灌渠上架一部牛拉水車,就在他疏淘灌渠底部時,挖到了地下更深處的古代文化層,並發現數枚形體很大的砂成岩圓形石器,或稱大石圈,以及質地更堅硬的石鑿、石斧、石矛等。當時這批器物並不受人重視,以至大多散落遺失,直到被董篤宜先生髮現,其歷史價值才為世人所知。

序言

由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和三星堆研究院策劃編撰的《三星堆研究》叢書,現已開始出版。這套叢書首先把已有的田野考古簡報、報告和研究論作蒐集彙輯起來,堪稱過去工作的綜合總結,同時還要面向國內外,繼續收錄,以推進三星堆遺址及古蜀文化探索的發展。這是一定會受到學術界歡迎的大好事,主編單位囑我為叢書寫幾句話,自然是不容推辭的。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和研究,是中國考古學史的重要篇章。傳統的看法是,四川古屬西南夷,沒有什麼足以稱道的文化,而且蜀道艱難,與中原華夏隔絕不通。儘管漢代揚雄的《蜀王本紀》還有佚文存留,晉人常璩的《華陽國志》更設專篇記述,但由於其間多雜以神話傳說,被不少學者斥為不可憑信,四川古史成為一片空白。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好像是一縷曙光,逐漸將這迷茫荒昧的黑暗照亮了。

遺址究竟是在哪一年第一次發現的,也就是說當地農民燕道誠偶然在月亮灣(今真武村)挖到玉石器的時間,自來有1929年和1931年兩說。

1934年到遺址進行發掘的華西協和大學美國學者葛維漢在《漢州發掘簡報》中引用董篤宜的記錄說:“1931年春,我聽到當地民眾議論:離該地不遠,發掘出石刀和石璧。”1949年考古學家鄭德坤先生的《四川太平場文化》一文也說:“1931年春,四川漢州太平場的燕先生為其田地裝設水車,偶然發現地下一坑石璧和若干玉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