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sān tiān zhú注音:ㄙㄢ ㄊㄧㄢ ㄓㄨˊ詞語解釋
浙江杭州天竺山有上、中、下 天竺寺 ,合稱 三天竺 。 元薩都剌《季夏遊靈隱諸峰》詩:“ 三天竺 畔全無暑,六月松陰尺五冰。” 元呂止庵《後庭花·冷泉亭》曲:“佛國 三天竺 ,禪關 九里松 。” 李光《河山四律》:“風懷偶托 三天竺 ,涕淚曾揮 五國城 。”詳細介紹
天竺山在西湖西面,是環湖群山中最高的一座,為455米。三天竺在天竺山和靈隱寺之間,自靈隱寺山門向南直上,可依次到達下天竺、中天竺和上天竺三所古寺。天竺在歷史上是杭州的佛國,天竺三寺香火極盛。下天竺距靈隱寺約1里。初於東晉建寺,名法鏡寺,隋代擴建,改名天竺寺,歷代幾經廢圯重建。它的寺院寬闊,環境優美,面對月桂峰,背後有金佛洞、三生石、蓮花泉、珞瀅泉等名勝古蹟。《武林舊事》說,靈隱和天竺的勝景,以這裡最為集中。許多詩人留下過游天竺寺詩,李白、崔顥、張籍、白居易、楊萬里等。
中天竺距上天竺也約1里。初建寺於隋代,吳越時名崇壽院。它似乎特別受到歷朝君主的垂青:北宋賜名為“天寧萬壽永祚禪寺”;南宋高宗曾賜佛像,置於寺中的華嚴寶閣,並增擴殿宇,明代賜號“中天竺禪寺”;此外在元代曾改名天曆永祚禪寺,清代又改名法淨寺。寺中原有藏經閣,在1947年毀於火災。寺周景色宜人,名勝有千歲岩、楓木塢等。
上天竺距中天竺約2里。初建寺於吳越時代。北宋名靈感觀音院,南宋改為天台教寺;元代被毀重建,改名天竺教寺;元未明初,又經歷了一次被毀和重建;清代改名法喜寺。建寺以後,“香火之盛,不下普陀。遠及齊魯楚豫,無不奔至,四時不絕。而春月尤繁”。寺院建築以大殿為主,另有三堂名白雲、兩峰、中印,三閣名雲漢、應真、延桂,三軒名清華、竹嶼、雪坡,及夜講堂、植杖亭等。寺院內有凝翠泉和觀音泉,寺院周圍有白雲峰和白雲泉,乳竇峰和乳竇泉。古來許多學者和詩人作有游上天竺的詩,表達他們樂而忘返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