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陶瓷
三國兩晉時期(公元265-420年)一百多年,正處於漢末三國戰後恢復期,之中又夾著一段五胡十六國,致使戰亂頻頻,農業及手工業生產遭到很大打擊,瓷業生產發展也處於一個相對停頓的
狀態,乏善可陳。但因東南一帶瓷場相對較為穩定,一些瓷場仍在持續生產,也燒制出一些精彩的產品。我們現今所看到的兩晉瓷器通常為褐色胎或灰白胎,磁化程度相對較高,器身厚重沉實。施釉工藝正處在轉變期,故有的產品釉水潤澤細密但有的產品釉水卻稀薄幹澀。此時技術上仍未能完全妥善地處理去掉釉料中所含的鐵元素,故釉面仍以青黃色或黑色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制瓷工匠們較為注意產品的外觀裝飾,運用了多種手段來美化其產品,有的器物直到今天仍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如東晉浙江德清窯的黑釉器,淺灰胎或褐紅胎,黑釉滋潤凝厚而顯得十分飽滿,釉色漆黑
亮澤,器型簡單生動,折轉處圓潤流暢,非常耐看。浙江東部窯場生產
的各種青瓷羊,青釉擗邪和獸型虎子等瓷塑,其造型工藝及裝飾藝術都
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