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金銀器

三國兩晉南北朝金銀器

三國兩晉南北朝金銀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大動盪、大分裂持續最久的時期。儘管處於非常時期,人們對金銀器的使用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通過對墓葬材料進行統計,發現有金銀飾品的晉墓比漢墓要多,而且這種情況無論在南方,還是在北方,都無一例外。北京順義縣大營村西晉墓,出土了金銀手鐲、金銀戒指、銀臂釧、銀指環、銀髮釵等,是北方兩晉墓出土金銀飾物最多的墓葬。值得關注的是,寧夏固原北周李賢夫婦墓出土的lO件金銀器中,有一件鎏金刻花銀壺,長頸,鴨嘴流,腹最大徑在下部,單柄,圈足,柄頂端鑄一深目高鼻胡人;壺腹部分成4區,每一區表達1個情節,4個場面如同連環畫一樣,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送丈夫出征的故事,紋飾洋溢著濃郁的西方風格,充滿了詩情畫意。

簡介

三國兩晉南北朝金銀器三國兩晉南北朝金銀器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大動盪、大分裂持續最久的時期。儘管處於非常時期,人們對金銀器的使用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通過對墓葬材料進行統計,發現有金銀飾品的晉墓比漢墓要多,而且這種情況無論在南方,還是在北方,都無一例外。北京順義縣大營村西晉墓,出土了金銀手鐲、金銀戒指銀臂釧、銀指環、銀髮釵等,是北方兩晉墓出土金銀飾物最多的墓葬。值得關注的是,寧夏固原北周李賢夫婦墓出土的lO件金銀器中,有一件鎏金刻花銀壺,長頸,鴨嘴流,腹最大徑在下部,單柄,圈足,柄頂端鑄一深目高鼻胡人;壺腹部分成4區,每一區表達1個情節,4個場面如同連環畫一樣,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送丈夫出征的故事,紋飾洋溢著濃郁的西方風格,充滿了詩情畫意。
我國最早輸入西方的金銀器當在北魏。山西大同南郊工農路北側相當於北魏平城南郭的範圍內,曾出土一批金銀器,其中海獸紋八曲銀冼基本上可認定為是薩珊王朝製品。此外,鎏金高足銅杯、鎏金銀碗也帶有明顯的西亞、中亞風格。除此之外,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金銀器也出土頗豐。1981年10月,內蒙古達茂聯合旗西河子出土的金龍飾、牛頭鹿角飾、馬頭鹿角飾,是當時金銀器中的優秀作品。其金龍飾紋飾精巧,雙耳內鑲料石,龍身用金絲編綴成鱗片狀,造型精緻細膩,集形象與抽象於一體。在中國,龍是從上古以來就崇奉的神物,既見之於中原地區,也見之於北方草原,是無所畏懼的象徵,因此,龍是我國使用時間最長的裝飾題材,受到各代統治者的厚愛。

特點

這一時期金銀器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以飾物為多,容器較少,由西方流入的金銀器、裝飾物及少數民族飾件占很大的比例,這為隋唐金銀器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