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三十六計心理博弈術》內容簡介:博弈論告訴我們如何在複雜的對局中採取最佳的策略而成為勝者,心理學告訴我們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如何掌控他人的心理,從而為自己獲得最大的收益。而當博弈學、心理學遇到被譽為“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三十六計》時,它們則更是相映成趣。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三十六計》總有一卷書讓你愛不釋筆,如沐陽光;總有一個智慧故事慰藉你的心靈,激勵你的成功潛能,總有一種思維方式讓你改變人生,成就輝煌。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囚徒困境——“近使”他人與你合作的博弈策略
囚徒困境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阿爾伯特。塔克提出,它是博弈論中最常被研究的、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博弈實例。囚徒困境通俗化的表達就是:“在一場博弈中,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利益做出決策,但最後的結果卻是誰也撈不到好處。
在囚徒困境的博弈中,背叛是參與者最好的選擇。然而當你處於絕對劣勢、只有藉助其他人的幫助才能扭轉局面,而其他人又不願意出手相助時,你就可以給對方設定囚徒困境、為你們製造共同的敵人,從而“逼迫”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而與你達成合作。《三十六計》中,趁火打劫、上屋抽梯、借刀殺人、遠交近攻,都符合囚徒困境下所能採取的博弈策略。
預備知識:認識囚徒困境/2
囚徒困境的《三十六計》解讀/5
上屋抽梯(第二十八計):合作還是背叛的選擇/5
趁火打劫(第五計):把握“敲竹槓”的火候與時機/11
遠交近攻(第二十三計):分化對手之間的聯盟/17
借刀殺人(第三計):讓對手陷入囚徒困境/22
第二章 智豬博弈——借用他人力量的博弈策略
大豬和小豬共同生活在一個豬圈裡。豬圈很長,一邊是踏板,一邊是食槽。只要一踏踏板,食物就會落入槽中。如果大豬跑去豬圈的一頭踏踏板,等它回來時小豬已經把食物吃下許多;而如果小豬去踏踏板,等它回來時槽中食物更是所剩無幾。大豬與小豬,誰更有動力踏踏板呢?
智豬博弈給我們如下啟示:一是一件事,有時早做不如晚做,做不如不做;二是自己做不如讓他人來做而自己坐享其成。《三十六計》中,借屍還魂、假道伐虢、樹上開花等計謀都符合這一博弈原理。
預備知識:認識智豬博弈/30
智豬博弈的《三十六計》解讀/33
借屍還魂(第十四計):用別人的資源辦自己的事/33
樹上開花(第二十九計):搭便車的智慧/39
假道伐虢(第二十四計):做個跟隨者,在博弈中也能占先機/44
順手牽羊(第十二計):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50
第三章 混合策略——迷惑對手的心理博弈術
或許每個人都曾玩過“石頭、剪刀、布”的遊戲——石頭可以磕破剪刀,剪刀可以剪布,而布又可以包起石頭。在這個遊戲中,你不會知道對手會出其中的哪一個,無論你怎么想,都不會得到一個最優策略——這種情形在博弈論中被稱為“混合策略”。混合策略用於《三十六計》,就在於製造假象迷惑敵人,在虛虛實實中一擊破敵。瞞天過海、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拋磚引玉、李代桃僵等計策都是混合策略的體現。
預備知識:混合策略/58
混合策略的《三十六計》解讀/60
瞞天過海(第一計):不按套路出牌更容易獲勝/60
聲東擊西(第六計):警察與小偷博弈/65
無中生有(第七計):以假亂真,讓對手摸不著頭腦/71
拋磚引玉(第十七計):吃的是小虧,占的是大便宜/77
李代桃僵(第十一計):犧牲局部,保全大局/82
第四章 鬥雞博弈——進退有度的博弈策略
鬥雞場上,兩隻好戰的公雞發生遭遇戰。兩隻公雞或進或退,如果一方退下來,而對方沒有退下來,對方獲得勝利,這隻公雞則很丟面子;如果對方也退下來雙方則打個平手;如果自己沒退下來,而對方退下來,自己則勝利,對方則失敗;如果兩隻公雞都前進,那么則兩敗俱傷。這就是鬥雞博弈,它是解析兩個強者在對抗衝突的時候,如何能讓自己占據優勢,力爭得到最大收益,確保損失最小的博弈策略。
《三十六計》證明,一味強行進攻並非贏得鬥雞博弈的唯一策略,有時妥協、迂迴反而更有效。圍魏救趙、調虎離山、以逸待勞、笑裡藏刀等計謀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預備知識:認識鬥雞博弈/88
鬥雞博弈的《三十六計》解讀/90
圍魏救趙(第二計):繞遠路有時比抄近路更容易達到目的/90
調虎離山(第十五計):避免騎虎難下的博弈策略/96
以逸待勞(第四計):後發制人也能一舉制勝/101
笑裡藏刀(第十計):鬥雞博弈中的麻痹策略/106
第五章 協和謬誤——走出錯誤的博弈策略
某件事情在投入了一定成本、進行到一定程度而後發現不宜繼續下去,卻苦於各種原因而將錯就錯,欲罷不能,這種狀況在博弈論上被稱為“協和謬誤”。堅持就是勝利嗎?“不拋棄,不放棄”永遠都正確嗎?花很多錢買了一張票去欣賞音樂會,看了一半發現實在是不好看,你是應該繼續看下去還是應該放棄?
解答這些問題將有全新的認識——《三十六計》中有兩個計策也告訴我們:半途而廢有時也是明智的選擇,不要將錯誤的事情進行到底這兩個計策就是——金蟬脫殼、走為上。
預備知識:認識協和謬誤/114
協和謬誤的《三十六計》解讀/118
金蟬脫殼(第二十一計):巧妙設局,從容脫身/118
走為上(第三十六計):不要將錯誤進行到底/123
第六章 信息博弈——知己知彼的博弈策略
在一場博弈中,每個參與者掌握的信息量是不同的。博弈的一方對另一方的了解不充分,雙方因此處於不平等地位,博弈論稱之為“信息不對稱”。擁有信息更多的一方在博弈中占盡優勢,而擁有信息量少的一方處處被動。這也就是《孫子兵法》中所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贏得博弈的關鍵在於儘可能多地掌握信息,同時以虛假的信息干擾對手的判斷,從而誘使其作出錯誤的決策。《三十六計》中的暗渡陳倉、打草驚蛇、假痴不顛、關人計、反間計、苦肉計等計謀都是利用信息優勢贏得博弈的辦法。
預備知識:認識信息博弈/129
信息博弈的《三十六計》解讀/132
暗渡陳倉(第八計):轉移對手注意力的博弈策略/132
打草驚蛇(第十三計):讓對手自己暴露弱點/137
假痴不顛(第二十七計):劉備是如何“忽悠”曹操的/142
空城計(第三十二計):玩兒的就是信息不對稱/148
反間計(第三十三計):巧妙傳遞信息,製造敵人內部的矛盾/154
苦肉計(第三十四計):假戲真做,就要演得像真的一樣/160
美人計(第三十一計):禁不住誘惑,就讓他自食其果/165
……
第七章 心理威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博弈策略
第八章 蜈蚣博弈——根據預期結果制訂行動方略的博弈策略
第九章獵鹿博弈——合作雙贏的博弈策略
第十章 槍手博弈——後發制人的博弈策略
附錄
……
前言
提到“心理博弈”,很多讀者會覺得一頭霧水,可能首先會想到博弈學那宛如天書的公式與圖表,心理學那晦澀難懂的概念和術語。一個個複雜的理論模型,一種種與生活毫不沾邊的理性假定,一個個把你繞到雲裡霧裡的實驗……再加上滿目“之乎者也”的《三十六計》,足以讓你對這本書望而生畏、興味索然了。 如果你的看法果真如此,那么我可負責任地告訴你:你錯了!實際上,博弈論告訴我們如何在複雜的對局中採取最佳的策略而成為勝者,而心理學告訴我們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如何掌控他人的心理,從而為自己獲得最大的收益。而當博弈學、心理學遇到被譽為“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三十六計》時,它們則更是相映成趣。 不信嗎?先讓我們來看一則歷史故事。 安史之亂中,唐朝叛將令狐潮圍攻雍丘城,雍丘城守將張巡命士兵扎1000個草人,披上黑色衣服,夜裡用繩子縋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爭先恐後地朝草人射箭,張巡一夜之間得到幾十萬支箭。以後,張巡夜裡再把人縋下城去,今狐潮的士兵看看好笑,以為又是草人,並不防備。於是,張巡選派500名敢死隊員,連夜縋下城去,攻擊令狐潮的軍營,燒毀營帳,把令狐潮的部隊追殺到十多里之外去了。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遠交近攻,即結交遠方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軍事上是指為分化瓦解敵人方面的聯盟,而採取暫時結交遠處相隔難於獲利的敵人,直接進攻近處相鄰易於攻取的敵人,這其實是一種各個擊破的謀略。 遠交近攻,語出《戰國策.秦策》,它的故事大體是這樣的:“范睢曰:‘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它是這位著名的縱橫家說服秦昭王的傳世名言。遠交近攻,正是通過結交遠離自己的國家而先攻打鄰國的戰略性謀略,來達到分化瓦解敵方聯盟的目的,以最終將其各個擊破。具體來說,就是當實現軍事目標的企圖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而難以達到時,就應該先攻取就近的敵人,而不能越過近敵去打遠離自己的敵人。否則戰線過長,就有可能腹背受敵。而為了防止敵方結盟,則要千方百計去分化敵人,各個擊破。消滅了近敵之後,“遠交”的國家又成為新的攻擊對象了。顯然,“遠交”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避免樹敵過多而採用的外交誘騙手段而已。 在戰國的中後期,七雄爭霸的局面開始形成。當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實力大增,已經足以同天下的任何一個強國相抗衡了。到了秦昭王時期,野心勃勃的他便開始圖謀吞併六國,獨霸天下。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興兵討伐遠在東方的齊國。針對當時的形勢,范睢於是向秦昭王獻上了“遠交近攻”之策,以阻止秦圍攻齊。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