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腦泡的形成和演變 胚胎第4周末,神經管頭段形成三個膨大,即腦泡(brain vesicle),由前向後分別為前腦泡、中腦泡和菱腦泡。至第5周時,前腦泡的頭端向兩側膨大,形成左右兩個端腦(telencephalon),以後演變為大腦兩半球,而前腦泡的尾端則形成間腦。中腦泡變化不大,演變為中腦,萎腦泡演變為頭側的後腦(metencephalon)和尾側的末腦(myelencephalon),後腦演變為腦橋和小腦,末腦演變為延髓(圖25-6)。
隨著腦泡的形成和演變,神經管的管腔也演變為各部位的腦室。前腦泡的腔演變為左右兩個側腦室和間腦中的第三腦室;中腦泡的腔很小,形成狹窄的中腦導水管;菱腦泡的腔演變為寬大的第四腦室(圖25-6)。
在腦泡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中,同時出現了幾個不同方向的彎曲。首先出現的是凸向背側的頸曲(cervical flexure)和頭曲(cephalic flexure)。前者位於腦與脊髓之間,後者位於中腦部,故又稱中腦曲。之後,在腦橋和端腦處又出現了兩個凸向腹側的彎曲,分別稱腦橋曲和端腦曲(圖25-6)。
腦壁的演化與脊髓相似,其側壁上的神經上皮細胞增生並向側遷移,分化為成神經細胞和成膠質細胞,形成套層。由於套層的增厚,使側壁分成了翼板和基板。端腦和間腦的側壁大部分形成翼板,基板甚小。端腦套層中的大部分都遷至外表面,形成大腦皮質;少部分細胞聚集成團,形成神經核。中腦、後腦和末腦中的套層細胞多聚集成細胞團或細胞柱,形成各種神經核。翼板中的神經核多為感覺中繼核,基板中的神經核多為運動核(圖25-7)。
2.大腦皮質的組織發生 大腦皮質由端腦套層的成神經細胞遷移和分化而成。大腦皮質的種系發生分三個階段,最早出現的是原皮質,繼之出現舊皮質,最晚出現的是新皮質。人類大腦皮質的發生過程重演了皮質的種系發生。海馬和齒狀回是最早出現的皮質結構,相當於種系發生中的原皮質(archicortex),與嗅覺傳導有關。胚胎第7周時,在紋狀體的外側,大量成神經細胞聚集並分化,形成梨狀皮質(pyriform cortex),相當於種系發生中的舊皮質(paleocortex),也與嗅覺傳導有關。舊皮質出現不久,神經上皮細胞分裂增殖、分批分期地遷至表層並分化為神經細胞,形成了新皮質(neocortex),這是大腦皮質中出現最晚、面積最大的部分。由於成神經細胞分批分期地產生和遷移,因而皮質中的神經細胞呈層狀排列。越早產生和遷移的細胞,其位置越深,越晚產生和遷移的細胞,其位置越表淺,即越靠近皮質表層。胎兒出生時,新皮質已形成6層結構。古皮質和舊皮質的分層無一定規律性,有的分層不明顯,有的分為三層。
3.小腦皮質的組織發生 小腦起源於後腦翼板背側部的菱唇(rhombic lip)。左右兩菱唇在中線融合,形成小腦板(cerebellar plate),這就是小腦的始基。胚胎第12周時,小腦板的兩外側部膨大,形成小腦半球;板的中部變細,形成小腦蚓。之後,由一條橫裂從小腦蚓分出了小結,從小腦半球分出了絨球(圖25-8)。由絨球和小結組成的絨球小結葉是小腦種系發生中最早出現的部分,故稱原小腦(archicerebellum),仍然保持著與前庭系統的聯繫。
起初,小腦板由神經上皮、套層和邊緣層組成。之後,神經上皮細胞增殖並通過套層遷至小腦板的外表面,形成了外顆粒層(external granular layer)。這層細胞仍然保持分裂增殖的能力,在小腦表面形成一個細胞增殖區,使小腦表面迅速擴大並產生皺褶,形成小腦葉片。至第6個月,外顆粒層細胞開始分化出不同的細胞類型,部分細胞向內遷移,分化為顆粒細胞,位居蒲肯野細胞層深面,構成內顆粒層。套層的外層成神經細胞分化為蒲肯野細胞和高爾基細胞。構成蒲肯野細胞層;內層的成神經細胞則聚集成團,分化為小腦白質中的核團,如齒狀核。外顆粒層因大量細胞遷出而變得較少,這些細胞分化為籃狀細胞和星形細胞,形成了小腦皮質的分子層,原來的內顆粒層則改稱顆粒層
相關詞條
-
北京三博腦科醫院
北京三博腦科醫院,坐落在北京著名香山風景區腳下。這是一所以神經內外科為重點的現代化腦專科醫院。醫院科室齊全,設有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癲癇中心、神經內鏡中...
醫院概況 醫院理念 專家團隊 臨床科室 醫技科室 -
三腦包
村居面積0.06平方公里,有耕地502畝。 村居面積0.08平方公里,有耕地801畝。 村居面積0.1平方公里,有耕地981畝。
基本信息 其他行政村 -
心腦綜合徵
心腦綜合徵是指各種心臟疾病中表現有腦部症狀,而腦部症狀的基礎是腦循環障礙。心腦綜合徵因各類心臟疾病引起心排血量減少、系統血壓下降導致突發性暈厥抽搐昏迷、...
病因 流行病學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 -
腦動脈硬化症
動脈硬化屬於病理學概念主要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硬化和老年性動脈硬化3類。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是美國歐洲等已開發國家最常見最重要的動脈硬化類型,是導致冠心病腦...
概述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
腦鳴
腦鳴,病症,是以自覺腦內如蟲蛀鳴響為主要表現的腦神疾病,多因腦髓空虛,或因火郁,痰濕阻滯所致。調達情志,怡養;心神。形體肥胖者適當活動、節食、減輕體重可...
疾病簡介 診斷依據 鑑別診斷 病因 疾病症狀 -
血源性腦膿腫
健康腦組織對細菌有一定抗禦能力,實驗證明把致病菌接種於腦內,很難造成腦膿腫。腦損傷、梗塞引起的腦組織壞死,以及術後殘留死腔等則有利於腦膿腫的形成。
病原體 病因病理 臨床表現 併發症 化驗檢查 -
腦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內腔的局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出過去人們稱之為先天性腦動脈瘤,事實上先天性腦動脈瘤占腦動脈瘤的70%~80%。雖然稱之為...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併發症 -
心肺腦復甦
心跳驟停(cardiac arrest)是指急性原因導致的心臟突然失去有效排血能力的病理生理狀態,也意味著臨床死亡的開始。針對心跳驟停所採取的一切搶救措...
心跳驟停的原因、類型和診斷 心肺復甦——基礎生命支持 心肺復甦——高級生命支持 -
腦豬囊尾蚴病
腦豬囊尾蚴病系豬囊尾蚴寄生於腦內引起的一種疾病。以東北、華北地區多見,西北地區及雲南省次之,長江以南少見。經由多種途徑進入胃的絛蟲卵,在十二指腸中孵化成...
症狀體徵 疾病病因 病理生理 診斷檢查 鑑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