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丈母娘房由於各路媒體多集中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因此,對於當下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去庫存壓力究竟有多大,普遍缺乏感性認識。2016年春節,記者們紛紛返鄉遴選了幾個樣本地區,力圖通過他們的實地觀察和感受,幫助讀者增加一些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了解。四、五線城市樓市去庫存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農民工進城被認為是消化樓市庫存的主力之一。尤其是“丈母娘房”市場仍然存在。有些鄉鎮當地風俗是男子娶媳婦兒條件之一就是在縣城有一套房子,不然男子很難娶到媳婦兒。有些家長為了孩子不得不貸款買房”。在某項目售樓處,一位房地產銷售人士向記者出示了購買該處商品房的名單,其中來自離縣城較遠的鄉鎮購房住戶較多,占比超七成。對於農民工大規模進城一說法,一位當地人士介紹,在農村當地自建房也需要十幾萬元,因此,有些人就考慮在縣城買一套房子。
原因
丈母娘房丈母娘剛需的本質不一定是房,是女兒未來生活的安全感。在婚戀市場上,80後已經替代70後成為主角。他們面臨的問題是目前社會高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比如收入和高房價的脫節、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哪個重要、不喜歡的婚姻是否可以捨棄、女人有了錢是否還需要男人的肩膀等。所有的問題糾結在一起的具象呈現,合適的載體就是一套婚房。“結婚支撐中國經濟”正成為西方關注中國經濟的一個新視角。在中國“男多女少”,有房子的男性在婚姻市場會有更多的勝出機會。同時,新婚夫婦對住房的需求也抬高了中國的房地產價格。 影響
據瑞士經濟學家研究稱,丈母娘房對中國經濟意義重大,“因為房地產業是中國經濟的基石之一,能占經濟總量的10%”。為攢錢買婚房,中國男性及其家庭比女性付出更多努力,這對中國經濟起到推動作用,學者們甚至給出具體數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來源於此。提到中國社會的“丈母娘剛需”現象,《新蘇黎世報》評論稱,這可不怎么浪漫,在中國結婚時不買房只適合那些還沒有認識到殘酷現實的年輕人。該報還援引中國學者張曉波的話說:“有兒子的家庭必須努力工作,為有足夠的結婚費用省吃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