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衡六間圖

七衡六間圖來源於我國古代的蓋天說。 到了戰國末期,又出現了新蓋天說。 故日月實東行,而天牽之以西沒,為了說明太陽的運動規律蓋天說還有一個“七衡六間圖”加以解釋。

簡介

七衡六間圖來源於我國古代的蓋天說。蓋天說是我國古代早起有關於宇宙結構的學說,是古人在簡單觀察的基礎上的出來的結論,經不起人們的仔細推敲。
到了戰國末期,又出現了新蓋天說。(具體內容詳見蓋天說。)值得一提的是,新蓋天說中,有一套很有趣的“天高地遠”的數字和一張說明太陽運行規律的示意圖--七衡六間圖。這對當時和以後的天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詳細內容

《尚書.天文志》云:“天象蓋笠,地法覆盤。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極之下,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聵三光隱映,以為晝夜”。其天地之間的距離八萬里,天穹的中央是北極,日月星辰就圍繞這個極旋轉不息。它認為:天圓為張蓋,地方為棋局,天旁轉為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隨天左轉。故日月實東行,而天牽之以西沒,為了說明太陽的運動規律蓋天說還有一個“七衡六間圖”加以解釋。“七衡六間圖”有七個同心圓,每一個圓為一衡,衡與衡之間為一間,衡間相去一萬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一百步,每一衡表示太陽在不同季節的運行軌道。每年冬至,太陽沿最外一個圓(外衡)運行,太陽出於東南而沒於西南,日中時距地平高度最低;夏至,太陽沿最內一圓(內衡)運行,太陽出於西北而沒於西北,日中時距地平高度最高;春分秋分時太陽沿當中一個圓(中衡)運行,太陽出於正東而沒於正西,日中時距地平度適中。各個不同節令都沿不同的衡運動(見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