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毛澤東,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和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不可爭論的功績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國人民的崇敬。

基本信息

名稱:《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作者:毛澤東
朝代:近代
體裁:絕句

作品原文

《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1961年9月
其一  
博大膽識鐵石堅,刀光劍影任翔鏇。
龍華喋血不眠夜,猶制小詩賦管弦。
其二  
鑑湖越台名士鄉,憂忡為國痛斷腸。
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

注釋譯文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龍華喋血不眠夜:1937年2月7日深夜,國民黨反動派在上海龍華,秘密殺害包括“左聯”作家柔石、胡也頻、李偉森、白莽、馮鏗在內的革命青年共二十三人。魯迅在《為了忘卻的記念》一文中說:“在一個深夜裡……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國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然而積習卻從沉靜中抬起頭來,湊成了這樣的幾句:慣於長夜過春時……”,喋血,血流遍地。
猶制小詩賦管弦:猶制小詩,指魯迅作《七律·無題》詩:“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似水照緇衣。”
賦管弦,指配上音樂。鑑湖越台名士鄉:鑑湖,在浙江省紹興市城西南兩公里。附近有山陰(今紹興)人陸游吟詩處的快閣。清末女革命家秋瑾亦是山陰人,自號鑑湖女俠。越台,即越王台,春秋時越王勾踐在會稽為招賢士而建。本句是說,魯迅的故鄉紹興是古今名人薈萃之地。
劍南歌接秋風吟:劍南歌,指陸游的詩集《劍南詩稿》所收詩作。秋風吟,指秋瑾作的《秋風曲》詩和被清政府殺害前書寫的唯一供詞“秋風秋雨愁煞人”。
接秋風吟,與秋風吟一起。 
一例氤氳入詩囊:一例,意即一律,一樣。
氤氳:形容煙或雲氣很盛,這裡比喻陸游、秋瑾與魯迅的詩篇,富有詩味和愛國熱忱。
詩囊,裝詩稿的袋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稱,李賀“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

詩詞鑑賞

寫作背景
1961年9月25日,是魯迅誕辰八十周年紀念日。為了紀念魯迅,毛澤東熱情洋溢地寫下這首詩。魯迅是無產階級文藝運動的旗手,被譽為“中國的脊樑”,毛澤東高度評價魯迅的人格,更加高度讚揚魯迅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毛澤東寫道“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整體把握
全詩56字,毛澤東寫於1961年。全詩以恢弘的氣度評說了魯迅先生的人格和詩品,熱情讚揚魯迅先生在國民黨反動派黑暗勢力統治下勇於周鏇和不屈不饒的鬥爭精神,歌頌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和剛烈的血氣。
全詩凝練沉摯、鏗鏘有力、情感炙熱、寄寓深刻。
逐句分析

第一首以30年代文化戰線上“圍剿”和反“圍剿”這一充滿刀光血影的尖銳鬥爭場景為背景,反襯出魯迅先生堅定的意志和無畏的氣概。稱頌魯迅先生在陰森恐怖的環境裡,毫無畏懼地以筆作刀槍,與敵人鏖戰。
第二首從精神文化淵源上發掘魯迅先生與他家鄉歷史上愛國詩人陸游、秋瑾一脈相承的關係,讚頌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使魯迅精神得以升華。

作者簡介

毛澤東,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和詩人,中國共產黨、
毛澤東詩詞書法賞析毛澤東詩詞書法賞析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1893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潭縣韶山沖,1976年逝世於北京。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是毛澤東思想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