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來歷
“弄”字本是由“山”和“弄”構成上下結構的字(拼音:lòng ,各種字典和詞典的解釋均為:壯族語,石山間的平地),由於電腦普及後,打字印刷均電子化了,山弄的弄字打不出,就用弄(nòng)字代替了。
瑤族第二大支系布努瑤世代居住於此,324個原始古樸的壯村瑤寨分布點綴于山弄窪地底部。因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改土歸流,官府在該地區設團總局,局以下設七個村團,每個村團下轄100多個弄,故得名“七百弄”。
介紹
大化紅水河——七百弄風景名勝區,位於珠江流域的紅水河中游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境內,距離南寧市138公里,構成“南寧—大化—巴馬—百色”旅遊線的樞紐景區。 該景區享有“桂西風景新珠”美譽,是世界上喀斯特高峰叢深窪地發育最典型的地區,具有世界自然遺產等級,方圓1300多平方公里,是集國內外罕見的喀斯特地貌與現代大型水電工程景觀、民族風情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專家評論七百弄是大自然賜與人類寶貴遺產,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該景區既是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又是科學考察、探險攀崖、採風寫生、民族風情旅遊的好去處。
1996年4月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同年7月,以山奇、水秀、湖曠、洞秘、峽險、窪幽、壩雄和瑤壯民族風情獨特等八大特色榮獲全國首屆風景名勝區展覽獎,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家建設部考察後將該景區向國務院申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0年3月參加全國首屆旅遊商品工藝品博覽會展覽,獲得優秀獎。 景區規模宏大,風景旅遊資源類型眾多,根據景觀組合特點和綜合功能分為七百弄景區,大化—古河景區、岩灘湖景區(含紅水河三峽)和紅水河奇灘怪峽景區。加拿大D·福特教授稱七百弄的窪地(弄)是“世界上最陡最深的大窪地”,而甘房峒不愧為七百弄深窪地(弄)之王。該弄深600多米,分出八條槽形窪地山弄,往北面延伸長5公里,稱“十里幽峽”,27戶瑤家分布於窪底,常年不澇不旱。在海拔800米公路上俯視,真如世外桃源。沿著蛇行於亂石灌木叢中的1400多級石階路走到窪底的人無異於“天外來客”。
七百弄在得到合理利用開發後,主要景點有密洛陀島、古堡瑤寨、千山萬弄觀景亭、石國天都、天下第一弄。
景色
千姿百態的石山間的平地1300多個(當地壯族語稱之為“山弄”lòng )。該地區的窪地是世上最陡最深最大的,斗淋和坡立谷地也是世所罕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壯觀典型震懾人心。放眼望去,重巒迭嶂,氣勢磅礴;山岩嶙峋,崎嶇突兀;千峰競秀,形態各異,擬人狀物,如鬼斧神工。 地質專家們驚嘆它“塑造了一個形態優美,類型複雜的熱帶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記錄了全球變化以及生物、人類和社會演變的史實,是集自然美學觀賞價值和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於一身的大自然賜予人類的一大寶貴遺產。” 因為它天下獨秀的喀斯特地質地貌,國內外著名的地質專家洞穴專家來了一撥又一撥。
農村狀況
有人調侃說,七百弄“金木水火土”五行具缺,唯獨不缺石頭。喀斯特地貌的特點是石多土少。因為缺土缺水,山上連灌木都難以生長,滿山遍野生長的都是些面黃飢瘦的雜草。居住在這裡的人們,長期在石頭縫隙間“摳”土種莊稼。說是莊稼,未免用詞範圍過大,其實這裡能且僅能種玉米。
嚴格說起來,七百弄並不是沒有水。該地區每年的降雨量都超過1500毫米,降雨要是能存起來,足可以打造第二個桂林。但在這片2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00多個窪地(弄)也就是1300多個“漏斗”。窪地里最低的地方有漏鬥眼,不管多大的雨水,都可“喝光”。
七百弄沒有一條河,沒有一口井,吃水用水全靠老天爺。長時間不下雨,玉米會幹旱失收;雨水一來,陡坡上的玉米被沖刷,經常成片倒伏,連下一個月雨,很多弄里就顆粒無收。因此,無論瑤民如何的艱苦勞作省吃儉用,一年裡仍然常常有4個月以上的缺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