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選自《王願堅小說選》,是王願堅經典短篇小說。王願堅作。1958年發表。長征途中,暴雨傾瀉在大草原上。一個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把黨證和夾在黨證里的七根焦乾的火柴交給戰友,請他轉交給黨組織。言畢,安然地閉上了眼睛。那位戰友追上隊伍,為戰士們點燃了篝火,然後將餘下的六根火柴和黨證交給了指導員。作品細節描寫感人,表現了革命戰士的高尚品格。文章主角不是大量筆墨所寫的盧進勇,而是有高尚品格的無名戰士。在其文章《草》中也有類似手法。

基本信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願堅

(1929年—1991年),山東省相州鎮相州七村人,當代作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

理事、解放軍藝術學院

七根火柴七根火柴

術系(作家班)主任。1944年7月到抗日根據地

,參加革命工作。在部隊里當過宣傳員,文工團員,報社編輯和記者。1945年,參加解放軍。1952年任《解放軍文藝》編輯,同年開始發表《黨費

》《糧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說。1956年至1966年,參加了“解放軍30年徵文”——革命回憶錄選集《星火燎原

》的編輯工作,有機會系統地學習了黨和軍隊的歷史,接觸到更多老一輩革命者,使他的創作題材更豐富,文筆更洗鍊。又陸續寫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

》、《支隊政委》等十多篇短篇小說。王願堅一直致力於小說創作,1974年與陳柱國

創作了第一個劇本《閃閃的紅星

》,塑造了身處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

與國民黨鬥爭正激烈的時刻,潘東子等嚮往參加革命的紅孩子形象。對孩子的內心刻畫深入,幾個孩子的性格鮮明,各具特色,人物語言生動,可愛。形象真實、親切,令人難忘。劇作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戲劇性強。1976年又繼續發表了《路標

》、《足跡

》等10篇短篇小說。已出版的短篇小說集

有:《糧食的故事》、《後代

》、《普通勞動者》、《王願堅小說選

》。1978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編劇、文學部主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美術系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四、五屆理事。他的優秀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向世界發行,傳記被收入《中國名人詞典》和英國《世界名人錄

》等。

王願堅(1929--1991.1.25)男,中國電影編劇、小說家。山東諸城市相州鎮

七村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曾任報社編輯、記者。1978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編劇、文學部主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美術系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四、五屆理事。其妻是茹志鵑

,其女是王安憶

。三人均為中國知名作家。

中文名: 王願堅
國籍: 中國
民族:
出生日期: 1929
逝世日期: 1991
職業: 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美術系主任
代表作品: 《四渡赤水》 (上下集) 《星火燎原》 《閃閃的紅星》

作品介紹

王願堅的短篇小說中,《黨費

》、《糧食的故事》、《支隊政委》等描寫了老革命根據地

人民的鬥爭;《七根火柴》、《三人行》、《趕隊》等歌頌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

的英雄事跡;《普通勞動者》、《媽媽》、《休息》等塑造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形象。其它還有《早晨》、《征途》和改編的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等。近幾年的新作有《足跡》、《標準

》、《草

》、《歌

》等短篇小說,其中《足跡》獲人民文學雜誌

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黨費

》,多次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影響深遠。

現《七根火柴》已被選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中七年級下半學期第10課中。

《燈光

》已被選入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中。

寫作原型

鄭金煜(1918—1935),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小松人。1933年10月參加紅軍,同年冬入團,193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長征,為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團部黨支部的青年委員兼宣傳幹事。1935年8月25日,在過草地的行軍途中犧牲。1956年楊成武在《毛主席指示我們過草地》這篇回憶錄中,用2000餘字詳細地記錄了鄭金煜過草地如何搞好宣傳、如何揀重活乾等,且念念不忘一個普通戰士貼身藏好了火柴的細節,終身銘記鄭金煜臨終時對革命勝利信心的每一句話。著名作家王願堅1958年創作“七根火柴”這篇名著,是根據楊成武將軍回憶錄而創作併入選全國中國小課本。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黨史專家石仲泉,把鄭金煜和吉安女紅軍團長王泉媛,喻為長征精神的集中體現者。

小紅軍鄭金煜犧牲前對革命的無比忠誠和始終昂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楊成武將軍的深情回憶和高度評價,在其回憶錄中對一名普通小戰士著墨如此之多,讓人很容易的再現出當年的一幕幕感人場景。

原文

《七根火柴》

作者:王願堅

天亮的時候,雨停了。

草地

的氣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氣,忽然一陣冷風吹來,濃雲像從平地上冒出來的,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接著就有一場暴雨,夾雜著栗子般大的冰雹

,不分點地傾瀉下來。

盧進勇從樹叢里探出頭,四下里望了望。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濛的雨霧裡,看不見人影,聽不到人聲;被暴雨沖洗過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過似的,光滑地躺倒在爛泥里,連路也看不清了。天,還是陰沉沉的,偶爾有幾粒冰雹灑落下來,打在那渾濁的綠色水面上,濺起一撮撮浪花。他苦惱地嘆了口氣。因為小腿傷口發炎,他掉隊了。兩天來,他日夜趕路,原想在今天趕上大隊的,卻又碰上這倒霉的暴雨,耽誤了半個晚上。

他咒罵著這鬼天氣,從樹叢里鑽出來,長長地伸了個懶腰,一陣涼風吹得他冷不丁地連打了幾個寒顫。他這才發現衣服已經完全濕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烤該多好啊!”他使勁絞著衣服,望著那順著褲腳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這是妄想——不但現在,就在他掉隊的前一天,他們連里已經因為沒有引火的東西而只好吃生乾糧

了。可是他仍然下意識地把手插進褲里。突然,他的手觸到了一點粘粘的東西。他心裡一喜,連忙蹲下身,把口袋翻過來。果然,在口袋底部粘著一小撮青稞面

粉;麵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這些稀糊刮下來,居然有雞蛋那么大的一團。他吝惜地捏著這塊麵團,一會兒捏成長形,一會兒又捏成圓的,心裡不由得暗自慶幸:“幸虧昨天早晨我沒有發現它!”

已經是一晝夜沒有吃東西了,這會看見了可吃的東西,更覺得餓得難以忍受。為了不至一口吞下去,他又把麵團捏成了長條,正要把它送到嘴邊,驀地聽見了一聲低低的叫聲:“同志——”

這聲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著那聲音走去。

盧進勇蹣跚

地跨過兩道水溝,來到一棵小樹底下,才看清楚那個打招呼的人。他倚著樹根半躺在那裡,身子底下貯滿了一汪渾濁的污水,看來他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挪動了。他的臉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濕了的頭髮像一塊黑氈糊貼在前額上,水,沿著頭髮、臉頰滴滴答答地流著。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無力地閉著,只有齶下的喉結在一上一下的抖動,乾裂的嘴唇一張一翕

地發出低低的聲音:“同志!——同志!——”

聽見盧進勇的腳步聲,那個同志吃力地張開眼睛,習慣地掙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來,但卻沒有動得了。

盧進勇看著這情景,眼睛像揉進了什麼,一陣酸澀。在掉隊的兩天裡,他這已經是第三次看見戰友倒下來了。“這一定是餓壞了!”他想,連忙搶上一步,摟住那個同志的肩膀,把那點青稞面遞到那同志的嘴邊說:“同志,快吃點吧!”

那同志抬起一雙失神的眼睛,呆滯地望了盧進勇一眼,吃力地抬起手推開他的胳膊,嘴唇翕動了好幾下,齒縫裡擠出了幾個字:“不,沒……沒用了。”

盧進勇手停在半空,一時不知怎么好。他望著那張被寒風冷雨凍

得烏青的臉,和那臉上掛著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他抬起頭,望望那霧蒙蒙的遠處,隨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說:“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閉著眼睛搖了搖頭,沒有回答,看來是在積攢著渾身的力量。好大一會,他忽然睜開了眼,右手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裡!”

盧進勇惶惑

地把手插進那濕漉漉的衣服。這一剎那間,他覺得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樣冰冷了。在那人腋窩裡,他摸出了一個硬硬的紙包,遞到那個同志的手裡。

那同志一隻手抖抖索索地打開了紙包,那是一個黨證

;揭開黨證,裡面並排著一小堆火柴

。焦乾的火柴。紅紅的火柴頭簇集在一起,正壓在那朱紅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著……”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了,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著火柴,口裡小聲數著:“—,二,三,四……”

一共有七根火柴,他卻數了很長時間。數完了,又詢問地向盧進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說:“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心想:“這下子可好辦了!”他仿佛看見了一個通紅的火堆,他正抱著這個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這一瞬間,他發現那個同志的臉色好像舒展開來,眼睛裡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爆發著一種喜悅的光。只見他合起黨證,雙手捧起了它,像擎著一隻貯滿水的碗一樣,小心地放進盧進勇的手裡,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著他的臉。

“記住,這,這是,大家的!”他驀地

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來,直指著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

話就在這裡停住了。盧進勇覺得臂彎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遠處的樹、近處的草,那濕漉漉的衣服、那雙緊閉的眼睛……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蒙蒙的,只有那隻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著,像一隻路標,筆直地指向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

這以後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天黑的時候,他追上了後衛部隊。在無邊的暗夜裡,一簇簇的篝火燒起來了。在風雨、在爛泥里跌滾了幾天的戰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濕透的衣服上冒著一層霧氣,洋瓷碗裡的野菜“噝——噝”地響著…… 盧進勇悄悄走到後衛連指導員的身邊。映著那閃閃跳動的火光,他用顫抖的手指打開了那個黨證,把其餘六根火柴一根根遞到指導員的手裡,同時,又以一種異樣的聲調在數著:

“一,二,三,四……”

分析

關於題目的內涵

《七根火柴》這個題目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火柴”前面加上“七根”這樣精確數字進行限定,給讀者以非同尋常的感覺,因此而造成懸念。標題既揭示了小說的內容,又提供了故事情節設定與展開的線索。同時,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畫,人物品質展現的依託。讀完小說,“七根火柴”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作者說:“它是從我的見聞和感受里來的。在戰爭中,我多次看見過這樣一個戰士的手啊。握著槍的,攥著擔架桿的,拉著戰友的,撫摸在同志額角上的……”如今,我已經不能確切地說出,在我握著筆寫《七根火柴》的時候,到底是想起了記憶中的哪一件事、哪一隻手。但是,在這短短的兩千字里,確實凝結了我在戰爭中直接獲得的生活體驗:關於人,關於人的手和心靈,關於戰爭中人和人的關係,以及戰士的忠誠。就連一個細節、一點感受、一星思緒,也得從真切體驗里得到。這段話告訴我們,標題是生活真實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體驗的藝術再現,它所要表現的是“人”,“人的心靈”。因此,標題有著深刻的內涵。“七根火柴”體現無名戰士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對於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

段落層次

以“七根火柴”為線索來劃分段落層次:第一部分開頭(1-8段):對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發展、高潮(9-22段):獻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結尾(23-26段):火柴發揮了作用。

三、課文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

用自然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人物、展開情節,是這篇小說的一個特色。小說一開始就敘述了草地上忽雨忽晴,雨中夾雜著冰雹的壞天氣,緊接著又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暴雨後的草地:“看不見人影,聽不見人聲”“荒草躺倒在爛泥里”“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濛的雨霧裡”。這些描寫不僅展示出人物活動動的背景——艱苦的長征途中,而且烘托出“火”對於長征、對於革命的重要作用,暗示“七根火柴”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盧進勇活動的環境也是無名戰士活動的環境,所以這段自然環境的描他是為無名戰士的出場和他的英雄行為做鋪墊。

四、以“火”為線索組織材料

這篇小說有關“火”的文字多次出現且貫穿始終。第一次出現是描寫盧進勇暴雨下追趕部隊,又凍又餓,渴望有火的情形。第二次出現則強調部隊斷火三天,盧進勇希望落空。兩次描寫,火的重要性已經顯而易見。這時,盧進勇遇到無名戰士,面對饑寒交加,生命危在旦夕的戰友,盧進勇自然而然又生出對火的渴望。“火”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強調。而這一次他居然見到了火柴——無名戰士不惜用生命來保存的火柴。文章至此之後,“火”的字眼接二連三地出現,並隨著主題的升華、情節的發展而變為簇簇火焰,熊熊篝火。“火”在實質上已經成為無名戰士的精神的形象寫照。小說最後描寫“在無邊的暗夜裡,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在閃閃跳動的火光下”,盧進勇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六根火柴。這個場面進一步揭示了火柴的作用、無名戰士的崇高品德。小說就是這樣

以“火”為線索安排情節,環環相扣集中筆力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的。

文章關於火柴(火)進行描寫,其文章線索為:需火柴(缺火柴和想火柴兩部分)→指火柴→看火柴→數火柴→交火柴→送火柴→用火柴→數火柴。

以“七根火柴”為線索來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開頭(1-5段):對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發展、高潮(6-22段):獻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結尾(23-26段):火柴發揮了作用。

課文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

用自然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人物、展開情節,是這篇小說的一個特色。小說一開始就敘述了草地上忽雨忽晴,雨中夾雜著冰雹的壞天氣,寫出了草地環境惡劣。緊接著又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暴雨後的草地:“看不見人影,聽不見人聲”“荒草躺倒在爛泥里”“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濛的雨霧裡”。這些描寫不僅展示出人物活動的背景——艱苦的長征途中,而且烘托出“火”對於長征、對於革命的無比珍貴,暗示“七根火柴”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刻畫人物,盧進勇活動的環境也是無名戰士活動的環境,所以這段自然環境的描寫是為無名戰士的出場和他的英雄行為做鋪墊,烘託了紅軍戰士不怕困難、頑強的品質。

以“火”為線索組織材料

這篇小說有關“火”的文字多次出現且貫穿始終。第一次出現是描寫盧進勇暴雨下追趕部隊,又凍又餓,渴望有火的情形。第二次出現則強調部隊斷火三天,盧進勇希望落空。兩次描寫,火的重要性已經顯而易見。這時,盧進勇遇到無名戰士,面對饑寒交加,生命危在旦夕的戰友,盧進勇自然而然又生出對火的渴望。“火”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強調。而這一次他居然見到了火柴——無名戰士不惜用生命來保存的火柴。文章至此之後,“火”的字眼接二連三地出現,並隨著主題的升華、情節的發展而變為簇簇火焰,熊熊篝火。“火”在實質上已經成為無名戰士的精神的形象寫照。小說最後描寫“在無邊的暗夜裡,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在閃閃跳動的火光下”,盧進勇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六根火柴。這個場面進一步揭示了火柴的作用、無名戰士的崇高品德。小說就是這樣以“火”為線索安排情節,環環相扣集中筆力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的。

文章關於火柴(火)進行描寫,其文章線索為:需火柴(缺火柴和想火柴兩部分)→指火柴(表示

(急切心情)→看火柴(與陰冷的環境,濕透的衣服形成對照,把火柴同黨聯繫在一起,表示連對黨的一片赤誠)→數火柴(清除的交代,認真的態度,莊重的神情)→交火柴(交代後的無比欣慰,鄭重的託付,殷切的期望)→送火柴→用火柴→數火柴。

小說的人物刻畫

這篇小說用最經濟的筆墨神形畢肖地塑造了一個寧願犧牲生命為革命保存火種,不願為保全自己生命而耗用火柴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其獨到之處在於運用了映襯手法。小說的主人公是無名戰士,但作者在他身上卻是惜墨如金;相反,對於另一位次要人物盧進勇的描寫卻是濃墨重彩,不惜筆力,但他卻不是主人公。小說從一開始介紹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用的就是盧進勇的眼光、盧進勇的感受;進而主人公的出場是由盧進勇的聽覺引出,主人公的神貌是通過盧進勇的觀察感覺到。與此同時,作者還用盧進勇的心理活動來襯托主人公的精神品格。盧進勇發現生命垂危的無名戰士,憑直覺感到“他一定餓壞了”“要是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而這時他卻推開盧進勇給他送到唇邊的青稞面,拒絕盧進勇扶他前行,用盡力氣掏出珍藏的黨證和七根火柴,鄭重囑託盧進勇轉交給部隊。寥寥幾筆,無名戰士的形象赫然而立,其精神品格突現出燦爛的光彩。在描寫無名戰士的過程中,作者捨棄了許多次要場面(無名戰士如何掉隊,如何得到並保存火柴,如何度過這幾天的草地生活……),緊緊抓住他向戰友轉交火柴的一瞬,抓住人物震撼人心的一連串語言和動作,抓住無名戰士如何對待火柴的態度,烘托出人物整個內心世界的崇高與美。而小說最後,又以盧進勇鄭重地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火柴,“無邊的暗夜裡,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結束,更是襯托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非凡意義。所以說,小說作者雖寥寥數筆描寫主人公形象,但主人公的英雄性格卻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現。

課文的敘述視角

敘事作品具有兩個基本要素,即故事和敘述者。故事與敘述者之間的關係,就是敘述視角。採用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則敘述者存在於虛構的小說世界中,成為其中的一個人物,人物的世界與敘述者世界完全統一。第三人稱敘述視角則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作者敘述視角,即敘述者外在於人物的世界,敘述者的世界成為與小說人物世界不同的世界。另一種是人物敘述視角,敘述者由一個反映者所取代,此反映者為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他感受、觀察、思考,但卻不像一個敘述者那樣對讀者講話。讀者是通過反映者個性的眼光來看待小說中其他人物、事件的。從表面上看,這篇小說採用的是一個第三者的全知視角而非第一人稱視角。然而作為故事發展見證人的盧進勇,實際上是起到了第一人稱“我”的作用。作品時時刻刻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一切、感受一切,並從盧進勇的角度來描寫發生的一切,如此一來,盧進勇便如同第一人稱的“我”一樣可直接描繪一切,且令人覺得真實可信。另一方面,盧進勇這一角色又具有第三人稱敘述視角的“全知性”與“自由性”,這又使得小說在創作時伸縮性更大,情節結構更加完整。同時,作為主人公

的映襯,有了盧進勇,無名戰士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無名戰士

在文中第16小節中提到了“黨證”,為何不說出無名戰士叫什麼,是因為在紅軍長征中倒下的紅軍戰士無數,都是對黨的無私奉獻,忠心耿耿,團結友愛。說明了這不是一個人的個性,而是大家的共性。

異樣的聲調

當盧進勇把剩餘的六根火柴交給指導員,一一清點時,他的胸中必定用動著失去戰友的悲痛,然而無名戰士的精神和意願又是那樣催人奮進,由此點燃的革命激情在盧進勇心中迴蕩,所以他會用一種“異樣”的聲調數著,這反映了他內心悲傷,感動,欣慰,振奮交集在一起的複雜感情

小詩梗概

紅軍長征過草地,

無名戰士最崇高。

七根火柴傳戰友,

手指遠方向革命。

天大地大革命大,

為了自由灑熱血。

艱苦生活不言苦,

堅信美好在明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